寄清源

石路無塵竹徑開,昔年曾伴戴顒來。 窗間半偈聞鍾後,松下殘棋送客回。 簾向玉峯藏夜雪,砌因藍水長秋苔。 白蓮社裹如相問,爲說遊人是姓雷。
拼音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戴顒(Dài Yóng):東晉時期的高僧,與詩人溫庭筠有交往。
  • 半偈(bàn jì):指佛教中的經文或詩句,這裏指戴顒講經的內容。
  • 殘棋(cán qí):指未下完的棋局。
  • 玉峯(yù fēng):形容山峯如玉,這裏指山峯。
  • 藍水(lán shuǐ):指清澈的水,這裏可能指山中的溪流。
  • 白蓮社(bái lián shè):東晉時期的一個佛教團體,以研究佛教經典爲主。
  • 姓雷(xìng léi):指詩人自己,雷是溫庭筠的字。

翻譯

石路無塵,竹徑已開,昔日我曾陪伴戴顒高僧來此。 窗間聽聞鐘聲後,半偈經文在耳邊迴響,松樹下未完的棋局送客歸去。 簾外夜雪覆蓋着如玉的山峯,臺階因藍水長滿了秋天的苔蘚。 若白蓮社中有人問起,就說遊人名叫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溫庭筠與高僧戴顒的交往及對往昔的懷念。詩中通過「石路無塵竹徑開」等句,營造出一種清幽脫俗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後句「簾向玉峯藏夜雪」等,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進一步加深了這種超然物外的情感。結尾處提及「白蓮社」,不僅點明瞭詩人的身份,也暗示了他與佛教的深厚淵源。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溫庭筠詩歌的獨特魅力。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