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僧崖公

· 李白
昔在朗陵東,學禪白眉空。 大地了鏡徹,迴旋寄輪風。 攬彼造化力,持爲我神通。 晚謁泰山君,親見日沒雲。 中夜臥山月,拂衣逃人羣。 授餘金仙道,曠劫未始聞。 冥機發天光,獨朗謝垢氛。 虛舟不繫物,觀化遊江濆。 江濆遇同聲,道崖乃僧英。 說法動海嶽,遊方化公卿。 手秉玉麈尾,如登白樓亭。 微言注百川,亹亹信可聽。 一風鼓羣有,萬籟各自鳴。 啓閉八窗牖,託宿掣電霆。 自言歷天台,搏壁躡翠屏。 凌兢石橋去,恍惚入青冥。 昔往今來歸,絕景無不經。 何日更攜手,乘杯向蓬瀛。
拼音 朗读

所属合集

#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朗陵:地名,今河南省確山縣。
  • 白眉空:指禪師,白眉象徵高僧。
  • 鏡徹:比喻心境清明如鏡。
  • 輪風:佛教用語,指輪迴。
  • 金仙道:指佛教的教義。
  • 曠劫:極長的時間,指宇宙的壽命。
  • 冥機:深奧的道理。
  • 天光:指智慧的光芒。
  • 垢氛:污濁的氣氛。
  • 虛舟:比喻心無掛礙,自由自在。
  • 江濆:江邊。
  • 玉麈尾:玉製的拂塵,象徵高潔。
  • 白樓亭:地名,指高雅的場所。
  • 亹亹:形容言辭或文章連綿不斷,引人入勝。
  • 八窗牖:指四面八方的窗戶,比喻開放的心胸。
  • 掣電霆:比喻迅速而有力的行動。
  • 天台:山名,位於浙江省,是佛教名山。
  • 搏壁:攀登陡峭的山壁。
  • 翠屏:翠綠的山峯。
  • 青冥:天空。
  • 絕景:極美的景色。
  • 乘杯:乘船。
  • 蓬瀛:傳說中的仙境。

翻譯

昔日我在朗陵東,學習禪法於白眉空禪師。 心境如鏡般清澈,輪迴中寄託着生命的迴旋。 汲取自然的力量,轉化爲我的神通。 晚間拜訪泰山之神,親眼見到太陽沉沒於雲海。 半夜臥于山月之下,輕拂衣袖逃離塵世。 禪師傳授我佛教的深奧教義,這些教誨在漫長歲月中未曾聽聞。 深奧的道理激發了智慧的光芒,獨自照亮了污濁的世界。 心無掛礙,如不繫之舟,觀察變化,遊走於江邊。 在江邊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得知崖公是僧中的英才。 他說法時,海嶽爲之震動,遊歷四方,教化公卿。 手持玉製拂塵,彷彿登上高雅的白樓亭。 他的微言大義,如百川匯流,連綿不斷,令人信服。 一陣風起,萬物隨之鳴響,各自發聲。 開啓四面八方的窗戶,寄託於迅速有力的行動。 他自稱曾遊歷天台山,攀登陡峭的山壁,踏上翠綠的山峯。 戰戰兢兢地走過石橋,彷彿進入了天空。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他都未曾錯過任何絕美的景色。 何時我們能再次攜手,乘船前往仙境蓬瀛。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贈給一位名叫崖公的僧人的,詩中表達了對崖公禪法高深和修行境界的讚美。李白通過描繪崖公的修行經歷和佛法教化,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理想境界。詩中運用了豐富的佛教意象和自然景觀,如「大地了鏡徹」、「迴旋寄輪風」等,體現了李白對禪宗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高僧的敬仰以及對佛教智慧的追求。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爲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