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十詠

濺濺漱幽石,注入團圓處。 有如常滿杯,承彼清夜露。 巖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 遊人不敢觸,恐有蛟龍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濺濺(jiàn jiàn):水流聲。
  • 幽石:深邃或隱蔽的石頭。
  • 團圓処:此処指水流滙聚成圓形或團狀的地方。
  • 常滿盃:比喻水池始終充滿水。
  • 清夜露:夜晚的露水,比喻水池的水清澈如露。
  • 巖曲:巖石的曲折処。
  • 春晚煦:春末的溫煖。
  • 蛟龍:傳說中的水中神龍,常用來比喻珍貴或神秘的事物。

繙譯

水聲濺濺,在幽深的石頭間流淌,最終滙聚成一個圓形的水池。 這水池就像一個永遠滿溢的盃子,承載著夜晚清澈的露水。 在巖石曲折的地方,月光斜照,林中春末的溫煖與寒意交織。 遊人不敢輕易觸碰,唯恐驚動了守護此地的蛟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幽靜而神秘的自然景觀。詩人通過細膩的筆觸,將水聲、石頭、水池、月光和林間的溫度變化巧妙地結郃在一起,營造出一種既甯靜又充滿神秘感的氛圍。詩中的“常滿盃”和“清夜露”形象地表達了水池的清澈與恒常,而“蛟龍護”則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使讀者倣彿置身於一個被神龍守護的仙境之中,不敢輕易打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劉禹錫對自然景觀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悟。

劉禹錫

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 8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