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麈尾(zhǔ wěi):古代用麈(一種鹿)的尾毛製成的拂塵,用以驅趕蚊蠅。
- 咒水:指僧人唸咒時所用的水,具有宗教儀式的意義。
- 燒燈:指在宗教儀式中點燃的燈,象徵光明和智慧。
- 百八真珠:指念珠,佛教徒用來計數唸誦佛號的珠子,通常爲108顆。
- 綵繩(cǎi shéng):彩色的繩子,這裏可能指用來串念珠的繩子。
- 仇讎(chóu chóu):仇敵,敵人。
翻譯
唸誦千卷經文得以成爲僧人,手持麈尾行走,不拂去蠅蟲。 古塔在月色高掛時聽見唸咒水的聲音,新壇在日中午時見到點燃的燈火。 一對童子澆灌着紅色的藥草,百八顆真珠串在彩色的繩子上。 說說近來心中的事情,面對仇敵卻如同親朋一般相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內心世界。詩中,「誦經千紙得爲僧」展現了僧人通過勤奮學習獲得身份的情景,而「麈尾持行不拂蠅」則體現了他的超然物外,不爲外物所擾。後兩句通過對古塔和新壇的描寫,營造了一種靜謐而神聖的氛圍。最後兩句則巧妙地表達了僧人內心的平和與寬容,即使面對仇敵也能如同親朋一般,顯示了佛教徒的慈悲與智慧。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生活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