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趙長史歸閩川

· 齊己
荊門與閩越,關戍隔三千。 風雪揚帆去,臺隍指海邊。 客情消旅火,王化似堯年。 莫失春回約,江城穀雨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荊門:地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戰國時爲楚之西塞。
  • 閩越:古族名,這裏指福建地區 。
  • 關戍(shù):邊關戍守之地。
  • 臺隍:城臺和城池,這裏指城郭。
  • 旅火:旅途中的燈火。
  • 王化:帝王的教化。

翻譯

荊門和閩越之間,被相隔三千多里的邊關戍守之地分隔開來。在風雪之中你揚帆啓程了,前方城郭遙遙指向海邊的閩越之地。旅途上的孤寂之情在旅火的陪伴下慢慢消散,當今皇恩浩蕩,就如同堯帝的聖明時代。千萬不要忘了春天回來的約定呀,就在這江城穀雨之前回來吧。

賞析

這首詩是送友人趙長史回閩川之作。開篇點明友人要去之地與出發之地距離遙遠,「關戍隔三千」營造出一種空間上的分隔感,爲離別增添了一份惆悵。「風雪揚帆去」描繪出友人在風雪交加中毅然揚帆啓程的畫面,豪邁又帶着些許艱辛。「臺隍指海邊」指出行程的方向,進一步渲染出前路漫漫。 「客情消旅火」細膩地刻畫了旅途中友人以旅火消解孤獨寂寞的心緒。「王化似堯年」看似突兀,實則通過對時代清平的歌頌,表達對友人前途的樂觀期許。尾聯「莫失春回約,江城穀雨前」,詩人殷切地與友人約定歸來日期,情誼真摯,充滿了對友人的牽掛和期待,給這首送別詩增添了一絲溫暖。整首詩既有對離別的不捨,又有對友人的祝福,情感交織,別具韻味。

齊己

齊己

唐僧。潭州長沙人,一說益陽人,俗名胡得生,自號衡嶽沙門。天性穎悟,常以竹枝畫牛背爲詩,詩句多出人意表。衆僧奇之,勸令落髮爲浮圖。風度日改,聲價益隆。嘗住江陵之龍興寺,署爲僧正。後終於江陵。好吟詠,與鄭谷酬唱,積以成編,號《白蓮集》。又有《風騷旨格》。 ► 8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