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聲
月好好獨坐,雙鬆在前軒。
西南微風來,潛入枝葉間。
蕭寥發爲聲,半夜明月前。
寒山颯颯雨,秋琴泠泠弦。
一聞滌炎暑,再聽破昏煩。
竟夕遂不寐,心體俱翛然。
南陌車馬動,西鄰歌吹繁。
誰知茲檐下,滿耳不爲喧。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寥(xiāo liáo):形容聲音清冷而悠遠。
- 颯颯(sà sà):形容風聲或雨聲。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聲音清脆悅耳。
- 滌(dí):洗滌,清除。
- 昏煩:昏沉煩悶。
- 翛然(xiāo rán):形容心情舒暢,無憂無慮。
- 陌(mò):田間的小路。
- 茲(zī):這裏。
翻譯
月色正好,我獨自坐着,兩棵松樹就在我的前軒。 西南方向吹來微風,悄悄地穿透枝葉之間。 那清冷悠遠的聲音,在半夜的明月前響起。 寒山中傳來颯颯的雨聲,秋琴的絃音清脆悅耳。 一聽到這聲音,便洗去了炎熱的暑氣,再聽便打破了昏沉煩悶。 整夜都無法入睡,心情和身體都感到無比舒暢。 南邊的小路上車馬聲動,西邊的鄰居歌聲和樂器聲繁雜。 但誰知道在這屋檐下,滿耳的聲音卻不會覺得喧鬧。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的夜晚,詩人獨自坐在月光下,感受着松樹間微風的清涼和自然的聲音。詩中,「蕭寥發爲聲,半夜明月前」一句,以聲音和光影的交織,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後文通過對比外界的喧囂與內心的寧靜,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對紛擾世界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清新與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