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未全熱,麥涼江氣秋。 湖山處處好,最愛湓水頭。 湓水從東來,一派入江流。 可憐似縈帶,中有隨風舟。 命酒一臨泛,舍鞍揚棹謳。 放回岸傍馬,去逐波間鷗。 煙浪始渺渺,風襟亦悠悠。 初疑上河漢,中若尋瀛洲。 汀樹綠拂地,沙草芳未休。 青蘿與紫葛,枝蔓垂相樛。 繫纜步平岸,回頭望江州。 城雉映水見,隱隱如蜃樓。 日入意未盡,將歸復少留。 到官行半歲,今日方一遊。 此地來何暮,可以寫吾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湓水:(pén shuǐ) 指江西省的一條河流,流經九江市。
  • 棹謳:(zhào ōu) 划船時唱的歌。
  • 瀛洲:(yíng zhōu) 古代傳說中的仙山,常用來比喻遙遠或理想之地。
  • :(jiū) 糾纏,纏繞。
  • 城雉:(chéng zhì) 城牆上的雉堞,即城牆上的防禦工事。
  • 蜃樓:(shèn lóu) 海市蜃樓,由於光線折射而產生的幻象,常用來比喻虛幻的事物。

翻譯

四月天氣還未完全熱起來,麥田的涼意和江上的秋氣交織。湖山景色處處美好,我最喜歡湓水的源頭。湓水從東方流來,一條支流匯入江中。它可憐地像一條縈繞的帶子,中間有隨風飄蕩的小舟。我命人拿來酒,一邊臨水泛舟,一邊捨棄馬鞍,揚起船槳唱歌。放馬回到岸邊,自己去追逐水中的鷗鳥。煙波開始變得渺渺茫茫,風吹拂着衣襟,心情也變得悠然自得。起初懷疑自己上了天河,中途又像是在尋找仙境瀛洲。岸邊的樹木綠葉拂地,沙草的芳香未曾停歇。青蘿和紫葛,枝蔓垂下相互糾纏。繫好纜繩,踏上平坦的岸邊,回頭望向江州。城牆的雉堞映在水中,隱隱約約如同海市蜃樓。太陽落山了,但我的興致未盡,決定歸去前再稍作停留。到任官職已有半年,今天才第一次出遊。這個地方來得雖晚,但足以撫慰我的憂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四月的一個涼爽日子裏,沿湓水泛舟的所見所感。詩中,白居易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悠然態度。詩中的「湓水」、「湖山」、「煙浪」等自然元素,以及「棹謳」、「逐鷗」等生活場景,都生動地表達了作者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情感。詩的結尾,白居易表達了對這個新地方的喜愛,以及它給自己帶來的心靈慰藉。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典型風格。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