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海圖屏風

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 鱗介無小大,遂性各沈浮。 突兀海底鰲,首冠三神丘。 釣網不能制,其來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謂茲鰲可求。 贔屓牽不動,綸絕沈其鉤。 一鰲既頓頷,諸鰲齊掉頭。 白濤與黑浪,呼吸繞咽喉。 噴風激飛廉,鼓波怒陽侯。 鯨鯢得其便,張口欲吞舟。 萬里無活鱗,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漢水,朝宗意亦休。 蒼然屏風上,此畫良有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鱗介:指魚類和甲殼類動物。
  • 沈浮:沉浮,指隨波逐流。
  • 突兀:高聳突出。
  • :傳說中的大海龜。
  • 三神丘:指傳說中的三座神山。
  • 贔屓:傳說中力大無窮的神獸。
  • :釣魚用的線。
  • 頓頷:點頭。
  • 掉頭:轉頭。
  • 陽侯: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鯨鯢:鯨魚。
  • 朝宗:歸向,歸順。

翻譯

在海面無風的時候,波濤平靜而悠然。 無論是小魚還是大甲殼,都隨波逐流,各自沉浮。 海底那突兀的大海龜,頭上戴着三座神山的冠冕。 釣魚的網無法捕捉它,它的來歷不是一朝一夕。 有人或許不自量力,認爲這隻海龜可以捕捉。 但即使是力大無窮的神獸也無法牽動它,釣魚線斷了,鉤子也沉了。 一隻海龜點頭,其他海龜也紛紛轉頭。 白色的波濤和黑色的海浪,呼吸般環繞着咽喉。 風吹得猛烈,激起波濤,水神憤怒地鼓動波浪。 鯨魚趁機張開大口,想要吞噬整艘船。 萬里之內沒有活魚,百川的水都倒流了。 這使得江漢的水,歸順的意願也消失了。 蒼然的屏風上,這幅畫確實有其深意。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海中的景象,寓意深刻。詩人以海龜爲象徵,表達了自然界中強大力量的不可抗拒和人類對其的無力感。詩中「鱗介無小大,遂性各沈浮」描繪了海洋生物隨波逐流的情景,而「突兀海底鰲,首冠三神丘」則突出了海龜的威嚴和不可捉摸。後文通過描述人類試圖捕捉海龜的失敗,以及海中其他生物的反應,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無力感和自然的威力。整首詩語言生動,意境深遠,是對自然力量的一種敬畏和讚美。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