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聽琵琶兼簡長孫司戶

四弦不似琵琶聲,亂寫真珠細撼鈴。 指底商風悲颯颯,舌頭胡語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國,似訴明妃厭虜庭。 遷客共君想勸諫,春腸易斷不須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四弦:指琵琶,因其有四根弦。
  • 亂寫真珠:形容琵琶聲如珍珠般圓潤而雜亂。
  • 細撼鈴:比喻琵琶聲細碎如鈴聲。
  • 商風:秋風,這裏指琵琶聲中的悲涼之音。
  • 悲颯颯:形容聲音悲涼。
  • 舌頭胡語:指琵琶聲模仿胡人的語言。
  • 苦醒醒:形容聲音清晰而苦澀。
  • 都尉:古代官職名,這裏指思念京城的都尉。
  • 明妃:指王昭君,這裏指她厭倦了匈奴的生活。
  • 遷客:被貶謫的人,這裏指白居易自己。
  • 春腸:指春天的愁思。

翻譯

四弦琵琶的聲音並不像平常所聽,它雜亂地彈奏如珍珠般圓潤,又細碎如鈴聲。指尖下流淌出秋風般的悲涼,聲音颯颯作響,模仿胡人的語言,清晰而苦澀。它彷彿在說都尉思念京城,又似在訴說明妃厭倦了匈奴的草原。我這個被貶謫的人,想勸諫你,春天的愁思容易斷腸,這樣的音樂還是不要聽爲好。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春天聽琵琶時所作,通過琵琶的音樂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緒。詩中,白居易巧妙地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將琵琶聲描繪得生動而富有情感。他不僅聽出了琵琶聲中的悲涼和苦澀,還聯想到了都尉思京和明妃厭虜的典故,進一步加深了詩歌的意境。最後,白居易以遷客的身份,勸諫長孫司戶不要聽這樣的音樂,以免引起更多的愁思,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的關心和勸慰。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