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所見

巧者焦勞智者愁,愚翁何喜復何憂。 莫嫌山木無人用,大勝籠禽不自由。 網外老雞因斷尾,盤中鮮鱠爲吞鉤。 誰人會我心中事,冷笑時時一掉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巧者:技藝高超的人。
  • 焦勞:焦慮勞累。
  • 智者:聰明有智慧的人。
  • 愚翁:愚笨的老人。
  • 山木:山中的樹木。
  • 籠禽:被關在籠子裡的鳥。
  • 斷尾:指雞因爲害怕被宰殺而自己斷掉尾巴。
  • 鮮鱠:新鮮的魚肉。
  • 吞鉤:指魚被鉤住。
  • :理解,領會。
  • 冷笑:輕蔑或不以爲然的笑。
  • 掉頭:轉頭,表示不屑或不關心。

繙譯

技藝高超的人焦慮勞累,聰明的人也感到憂愁,愚笨的老人又有什麽值得高興或憂慮的呢?不要嫌棄山中的樹木無人利用,它遠勝過被關在籠子裡的鳥兒,沒有自由。網外的雞因爲害怕被宰殺而自己斷掉尾巴,磐中的新鮮魚肉則是因爲被鉤住而成爲食物。有誰能理解我心中的事情呢?我衹是時不時地冷笑一聲,然後轉頭不屑一顧。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巧者、智者與愚翁的不同境遇,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與束縛、生命與死亡的深刻思考。詩中,“山木”與“籠禽”的對比,揭示了自然與人爲束縛的區別;“老雞”與“鮮鱠”的命運,則反映了生命的脆弱與無奈。最後兩句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與不被理解的苦悶,以及對世事的冷眼旁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反映了白居易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