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江州李十使君員外十二韻

我本江湖上,悠悠任運身。 朝隨賣藥客,暮伴釣魚人。 跡爲燒丹隱,家緣嗜酒貧。 經過剡溪雪,尋覓武陵春。 豈有疏狂性,堪爲侍從臣。 仰頭驚鳳闕,下口觸龍鱗。 劍佩辭天上,風波向海濱。 非賢虛偶聖,無屈感求伸。 昔去曾同日,今來即後塵。 中年俱白髮,左宦各朱輪。 長短才雖異,榮枯事略均。 殷勤李員外,不合不相親。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悠悠:悠閒自在的樣子。
  • 任運:隨遇而安,順應自然。
  • 燒丹:煉丹,古代道士追求長生不老的修煉方法。
  • 家緣:家境,家庭狀況。
  • 嗜酒:非常喜歡喝酒。
  • 剡溪:地名,在今浙江省嵊州市,以風景秀麗著稱。
  • 武陵春:指桃花源,源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象徵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 疏狂:放蕩不羈,不拘小節。
  • 鳳闕:指皇宮,比喻朝廷。
  • 龍鱗:比喻皇帝的威嚴。
  • 劍佩:佩劍,指官員的服飾。
  • 風波:比喻世事的動盪不安。
  • 偶聖:與聖人相匹配,指與皇帝相稱。
  • 求伸:尋求發展,希望得到提拔。
  • 後塵:跟隨在別人後面,比喻追隨他人。
  • 左宦:指官職低微。
  • 朱輪:紅色的車輪,古代高官的標誌。
  • 榮枯:興衰,成敗。

翻譯

我原本在江湖之上,悠閒自在地生活。早晨跟隨賣藥的人,傍晚陪伴釣魚的漁夫。我因爲煉丹而隱居,家境因嗜酒而貧窮。我曾穿越剡溪的雪景,尋找武陵的春天。我豈有放蕩不羈的性格,能成爲侍奉君王的臣子。擡頭驚見皇宮的壯麗,低頭觸碰到皇帝的威嚴。佩劍離開皇宮,風波指向海濱。不是賢人就虛與聖人相配,沒有委屈就感到尋求發展的必要。過去我們曾同日而語,現在我來已是追隨你的後塵。中年時我們都已白髮,你我官職雖低卻各有紅色車輪的榮耀。我們的才能雖有長短,但成敗之事大致相同。我殷勤地向李員外致意,不應該不與你相親近。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贈給江州李十使君的作品,詩中表達了自己對江湖生活的嚮往和對官場的不適應。白居易通過對比自己的隱居生活和官場的繁華,展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性格。詩中「朝隨賣藥客,暮伴釣魚人」描繪了他理想中的生活狀態,而「仰頭驚鳳闕,下口觸龍鱗」則反映了他對官場生活的敬畏和不適。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李員外的敬意和希望親近的願望,顯示了他的人際交往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對官場生活的複雜情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