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日益州北池陪宴

臨泛從公日,仙舟翠幕張。 七橋通碧沼,雙樹接花塘。 玉燭收寒氣,金波隱夕光。 野聞歌管思,水靜綺蘿香。 遊騎縈林遠,飛橈截岸長。 郊原懷灞滻,陂溠寫江潢。 常侍傳花詔,偏裨問羽觴。 豈令南峴首,千載播餘芳。
拼音

所属合集

#池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晦日: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 益州:古代地名,今四川省一帶。
  • 北池:益州的一個池塘名。
  • 臨泛:指乘船遊玩。
  • 仙舟:裝飾華美的船隻,常用來比喻遊船。
  • 翠幕:綠色的帳幕,這裏指船上的裝飾。
  • 七橋:指池塘上的七座橋。
  • 碧沼:清澈的池塘。
  • 雙樹:兩棵樹。
  • 花塘:種有花卉的池塘。
  • 玉燭:指月光。
  • 金波:金色的波光,這裏指夕陽的餘暉。
  • 野聞:在野外聽到的。
  • 綺蘿:美麗的藤蘿。
  • 遊騎:騎馬遊玩的人。
  • 縈林:環繞樹林。
  • 飛橈:快速划動的槳。
  • 截岸:船隻劃過岸邊。
  • 郊原:郊外的平原。
  • 懷灞滻:懷念灞水和滻水,兩者都是長安附近的河流。
  • 陂溠:曲折的水岸。
  • 寫江潢:描繪江河的景色。
  • 常侍:官職名,這裏指陪伴皇帝的官員。
  • 傳花詔:傳遞賞花的命令。
  • 偏裨:副將,這裏指陪同的官員。
  • 問羽觴:詢問飲酒的情況。
  • 南峴首:地名,這裏指南方的山嶺。
  • 千載:千年。
  • 播餘芳:流傳美好的名聲。

翻譯

在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我乘船遊玩於益州的北池,船上裝飾着華美的翠幕。池塘上有七座橋通往清澈的水域,兩棵樹連接着種滿花卉的池塘。月光收斂了寒氣,夕陽的金色波光隱沒在夜色中。在野外,我聽到了歌聲和管樂,水面平靜,美麗的藤蘿散發着香氣。騎馬遊玩的人環繞着遠處的樹林,快速划動的槳船劃過岸邊。我懷念着灞水和滻水,曲折的水岸描繪着江河的美景。常侍傳遞着賞花的命令,副將詢問着飲酒的情況。這不僅僅是爲了讓南方的山嶺,千年之後還能流傳着美好的名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益州北池的一次宴遊經歷,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美景和宴會的歡樂氛圍。詩中「七橋通碧沼,雙樹接花塘」等句,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意象,增強了詩歌的視覺效果和藝術感染力。同時,詩人在享受美景的同時,也不忘表達對歷史和文化的懷念,體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世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是司空曙詩歌中的佳作。

司空曙

司空曙

司空曙,字文明,或作文初。廣平(今河北永年縣東南)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唐代詩人。約唐代宗大曆初前後在世。大曆年進士,磊落有奇才,與李約爲至交。性耿介,不幹權要。家無擔石,晏如也。嘗因病中不給,遣其愛姬。韋辠節度劍南,闢致幕府。授洛陽主簿。未幾,遷長林縣丞。累官左拾遺。終水部郎中。其詩樸素真摯,情感細膩,多寫自然景色和鄉情旅思,詩風閒雅疏淡。 ► 1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