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樂府十篇卒妻怨

農父冤辛苦,向我述其情。 難將一人農,可備十人徵。 如何江淮粟,挽漕輸鹹京。 黃河水如電,一半沈與傾。 均輸利其事,職司安敢評。 三川豈不農,三輔豈不耕。 奚不車其粟,用以供天兵。 美哉農父言,何計達王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卒妻怨:指士兵的妻子抱怨。
  • 農父:農民的父親,這裏泛指農民。
  • 難將:難以用。
  • 江淮粟:江淮地區的糧食。
  • 挽漕:牽引漕運船隻。
  • 鹹京:指長安,古代中國的首都。
  • 均輸:古代的一種稅收制度,指按比例分配稅收。
  • 職司:職責,職務。
  • 三川:指黃河、洛河、伊河,這裏泛指中原地區。
  • 三輔:指漢代長安附近的三個郡,這裏泛指京畿地區。
  • 奚不:爲何不。
  • 車其粟:用車裝載糧食。
  • 天兵:指皇帝的軍隊。
  • 王程:指皇帝的行程或命令。

翻譯

農民的辛苦和冤屈,他向我傾訴了他的心情。 難以用一個人的農活,來準備十個人的徵召。 江淮的糧食,如何通過漕運送到長安。 黃河的水流如電,一半沉沒,一半傾覆。 均輸制度利用了這件事,職責所在,我怎敢評論。 中原地區難道不農耕嗎?京畿地區難道不耕種嗎? 爲何不用車裝載糧食,用來供給皇帝的軍隊。 農民的話多麼美好,但他的計策如何能傳達給皇帝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農民的口吻,反映了唐代農民的艱辛生活和對國家政策的無奈。詩中,「農父」對徵召制度和漕運的不滿,以及對均輸制度的批評,表達了對農民負擔過重的同情。同時,詩中對「三川」和「三輔」的質疑,揭示了當時社會的不公和農民的無力感。最後,農民的願望雖美好,卻難以實現,反映了農民與朝廷之間的隔閡和矛盾。整首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深刻揭示了唐代社會的階級矛盾和農民的悲慘境遇。

皮日休

皮日休

唐襄陽人,字逸少,後改襲美,早年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子,又號間氣布衣、醉吟先生等。懿宗鹹通八年擢進士第。十年,爲蘇州刺史從事,與陸龜蒙交遊唱和,人稱皮陸。後又入京爲太常博士。僖宗乾符五年,黃巢軍下江浙,日休爲巢所得,任爲翰林學士。巢敗,日休下落不明,或云爲朝廷所殺,或云爲巢所殺,或雲至吳越依錢鏐,或雲流寓宿州。有《皮子文藪》、《鬆陵集》。 ► 4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