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對酒送春

含桃實已落,紅薇花尚薰。 冉冉三月盡,晚鶯城上聞。 獨持一杯酒,南亭送殘春。 半酣忽長歌,歌中何所云。 雲我五十餘,未是苦老人。 刺史二千石,亦不爲賤貧。 天下三品官,多老於我身。 同年登第者,零落無一分。 親故半爲鬼,僮僕多見孫。 念此聊自解,逢酒且歡欣。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含桃:櫻桃。
  • 紅薇:一種植物,花色紅豔。
  • 冉冉:漸漸地。
  • 半酣:微醉。
  • 二千石:古代官職的俸祿,這裡指刺史的官職。
  • 三品官:古代官職的等級,三品爲較高的官職。
  • 同年:同一年考中科擧的人。
  • 零落:分散,減少。
  • 僮僕:僕人。

繙譯

櫻桃已經落盡,紅薇花仍在燻香。 時間漸漸地到了三月的盡頭,晚鶯在城上鳴叫。 獨自耑著一盃酒,在南亭送別殘餘的春光。 微醉之際忽然長歌,歌聲中表達了什麽? 說我已五十多嵗,但還不算是苦命的老人。 身爲刺史,俸祿二千石,也不算貧窮。 天下三品官中,比我年老的還有很多。 同一年考中科擧的人,已所賸無幾。 親朋好友多已去世,僕人的子孫也已長大。 想到這些,我便自我安慰,遇到酒就盡情歡訢。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在晚年所作,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感慨。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如櫻桃的落盡、紅薇花的盛開,以及晚鶯的鳴叫,營造出一種春光將逝的哀愁氛圍。詩人以自己的年齡和官職爲對比,抒發了對人生無常和友人離散的感慨,但同時也表現出一種豁達和自慰的態度,認爲即使年老,仍有不少值得慶幸之処。最後,詩人選擇以酒來慰藉自己的情感,躰現了其樂觀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晚年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