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東亭曉興
溫溫土爐火,耿耿紗籠燭。
獨抱一張琴,夜入東齋宿。
窗聲度殘漏,簾影浮初旭。
頭癢曉梳多,眼昏春睡足。
負暄檐宇下,散步池塘曲。
南雁去未回,東風來何速。
雪依瓦溝白,草繞牆根綠。
何言萬戶州,太守常幽獨。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溫溫:溫暖柔和的樣子。
- 耿耿:明亮的樣子。
- 紗籠燭:用紗布罩着的燭光。
- 東齋:東邊的書房。
- 殘漏:夜間的漏聲,指夜已深。
- 初旭:初升的太陽。
- 負暄:曬太陽取暖。
- 檐宇:屋檐下。
- 池塘曲:池塘的彎曲處。
- 瓦溝:屋頂瓦片間的縫隙。
- 牆根:牆的底部。
- 萬戶州:指繁華的大城市。
- 幽獨:孤獨而幽靜。
翻譯
溫暖柔和的土爐火,明亮的紗籠燭光。 獨自抱着一張琴,夜裏進入東邊的書房住宿。 窗外的聲音伴隨着夜深人靜的漏聲,簾影隨着初升的太陽浮動。 早晨梳頭因爲頭癢,春日裏因爲眼睛昏花而睡得足。 在屋檐下曬太陽取暖,在池塘的彎曲處散步。 南方的雁兒還未歸來,東風卻來得如此迅速。 雪依附在屋頂瓦片的縫隙中顯得潔白,草圍繞着牆根呈現出綠色。 何曾想過繁華的大城市,太守卻常常感到孤獨而幽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白居易在東亭夜宿時的所見所感,通過對溫暖爐火、明亮燭光、孤獨琴聲、夜深人靜的窗聲和初升太陽的簾影等細膩描繪,展現了一幅寧靜而略帶憂鬱的夜景。詩中「頭癢曉梳多,眼昏春睡足」反映了詩人的日常生活細節,而「負暄檐宇下,散步池塘曲」則表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嚮往。最後,詩人通過對雪和草的描寫,以及對繁華與幽獨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對喧囂世界的超然態度和對寧靜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