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

冉牛與顏淵,卞和與馬遷。 或罹天六極,或被人刑殘。 顧我信爲幸,百骸且完全。 五十不爲夭,吾今欠數年。 知分心自足,委順身常安。 故雖窮退日,而無慼慼顏。 昔有榮先生,從事於其間。 今我不量力,舉心欲攀援。 窮通不由己,歡戚不由天。 命即無奈何,心可使泰然。 且務由己者,省躬諒非難。 勿問由天者,天高難與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冉牛:即冉求,孔子的弟子,以勇力著稱。
  • 顏淵:孔子的弟子,以德行著稱。
  • 卞和:春秋時期楚國人,因發現和氏璧而聞名。
  • 馬遷:即司馬遷,西漢史學家,著有《史記》。
  • (lí):遭受。
  • 天六極:指天命的極端不幸。
  • 人刑殘:指人爲的刑罰和殘害。
  • 百骸:指全身的骨骼。
  • :早逝。
  • 知分:知道自己的本分。
  • 委順:順從自然,順應命運。
  • 窮退:困頓退隱。
  • 慼慼:憂愁的樣子。
  • 榮先生:指過去的榮耀。
  • 攀援:追求,攀附。
  • 窮通:困頓與通達。
  • 泰然:安然,平靜。
  • 省躬:反省自己。

翻譯

冉求和顏淵,卞和與司馬遷,他們中有的遭受了天命的極端不幸,有的被人爲的刑罰和殘害。回頭看看我自己,真是幸運,全身骨骼都完整無缺。五十歲不算早逝,我現在還欠幾年。知道自己的本分,心裏自然滿足,順從命運,身體常常安康。所以即使在困頓退隱的日子裏,也沒有憂愁的表情。過去有榮耀的先生,從事於其中。現在我不自量力,心中想要追求攀附。困頓與通達不由自己決定,歡樂與憂愁也不由天定。命運既然無奈何,心境可以使自己保持平靜。而且努力由自己決定的事情,反省自己並不難。不要問那些由天決定的事情,天太高,難以與之言說。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對命運和人生的深刻思考。通過對比歷史人物的不同命運,他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認識到知足常樂、順應自然的重要性。詩中,「知分心自足,委順身常安」體現了他的生活哲學,即接受命運的安排,保持內心的平和。同時,他也強調了個人努力的價值,認爲通過自我反省和努力,可以改善自己的處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超然態度。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