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陶鈞:比喻造就、創建。
- 利鈍:指鋒利和鈍拙。
- 鎔:熔鍊金屬。
- 金劍:指精良的劍。
- 淬(cuì):淬火,金屬熱處理工藝之一,將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溫度,然後浸入冷卻劑(油、水等)急速冷卻,以增加硬度和強度。
- 鉛刀:比喻才能平庸。
- 差肩:並肩,比喻地位相等。
- 北省:指唐朝的尚書省。
- 接武:步履相接,比喻接近。
- 南宮:指唐朝的門下省。
- 跛鱉:比喻才能平庸的人。
- 騏驥:指良馬,比喻有才能的人。
翻譯
早年我們一同受到君王的賞識,無論是鋒利還是鈍拙,精良還是粗糙,都在一起被熔鍊。 精良的劍經過淬火後能長久地透出劍匣,而平庸的鉛刀磨盡了也成不了鋒利的刀。 我們並肩在尚書省,我感到慚愧自己並非真正的合適之人,而在門下省與你步履相接,幸好你再次容納了我。 雖然我像跛腳的鱉一樣行動遲緩,而你像駿馬一樣疾馳,但這不妨礙我們在中途相遇。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與韋左丞重逢時的贈詩,表達了詩人對過去共同經歷的回憶和對韋左丞的敬意。詩中通過「金劍」與「鉛刀」的對比,形象地描繪了兩人才能的差異,但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韋左丞的感激之情,因爲韋左丞在官場中給予了詩人包容和支持。最後兩句以「跛鱉」與「騏驥」的比喻,既自謙又表達了對韋左丞的敬佩,同時也展現了兩人深厚的友情,即使纔能有別,也能在中途相遇,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