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苦寒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絁被,坐臥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拼音

所属合集

#大寒

譯文

元和八年的十二月,接連五天大雪紛紛。 竹子柏樹都被凍死,何況那缺衣的農民! 遍觀村裏所有人家,十有八九戶小家貧。 寒風吹來好似利劍,衣衫單薄不能遮身。 只有點燃蒿草取暖,終夜愁坐盼望清晨。 我才知道大寒年歲,農人更加痛苦酸辛。 反思自己在此時刻,緊緊關上草堂屋門。 穿着皮袍蓋着棉被,不論坐臥都有餘溫。 慶幸免遭飢寒之苦,且又不必躬耕力勤。 想起他們我很慚愧,叩問自己算是何人?

注釋

“五日”句:形容天氣極度寒冷,連經冬不凋的竹子和柏樹都凍死了。 回觀:遍觀。村閭(lǘ):村落、村莊。閭,里巷的大門,因以作里巷的代稱。 蒿(hāo)棘(jí):泛指柴草。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多種。棘,荊棘,多刺的灌木。 農者:種田的人。苦辛:痛苦酸辛。 顧:可是。當:值,在。此日:指在酷寒的時候。 草堂:茅草蓋的房子,舊時自稱山野間的住所。深:隱藏。掩門:閉門。 褐(hè)裘(qiú):布面的皮袍子。絁(shī)被:綿綢被子。 壟(lǒng)畝勤:種田的辛苦,壟畝,田畝,田間。 彼:指農民。深:甚。 是何人:是什麼樣的人。這句的意思是說自己無壠畝之勤,卻憑什麼過着優裕的生活。

此詩寫酷寒季節農民生活的艱辛,與自己的溫飽相對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爲一個基層官吏享受俸祿的慚愧不安之情。全詩語言通俗,敘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

賞析

全詩可分爲兩大部分。 “八年十二月”至“農者尤苦辛”爲前一部分,描寫了農民的艱難生活。這首詩寫在北風如劍、大雪紛飛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的村民,痛苦地掙扎在死亡線上。“竹柏皆凍死”,說明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嚴冬。“十室八九貧”,說衣不遮身的農民,只能靠燒蒿棘艱難度日,可以想象那些衣不蔽體的百姓怎麼抵擋得了這嚴寒的襲擊。 “顧我當此日”到“自問是何人”是第二部分。詩人目睹村民的“苦寒”,回首看看自己:居住在私宅草堂,大門深閉;身穿褐色皮袍,蓋着絲織綢被,或坐或臥都很暖和。每天待在宅內,不僅倖免了像村民那樣的凍飢之苦,而且沒有在壠畝田間辛勤耕作之累。最後感嘆地說,想着你們村民的境況,自己深感慚愧,不禁自問:我是什麼人呀?此幾句寫出了詩人的內疚心理,表達了對村民們的深切同情。 古典詩歌中,運用對比手法的很多,把農民的貧困痛苦與剝削階級的驕奢淫逸加以對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詩中把農民的窮苦與詩人自己的溫飽作對比的卻極少見,尤其這種出自肺腑的“自問”,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難能可貴的。除對比之外,這首詩還具有這樣幾個特點:語言通俗,敘寫流暢,不事藻繪,純用白描,詩境平易,情真意實。這些特點都體現了白居易詩歌特有的通俗平易的藝術風格。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