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東都:指洛陽,唐代時爲東都。
- 泉:泉水。
- 竹:竹子,常用來象徵高潔。
- 埃塵:塵土,比喻世俗的紛擾。
- 年豐:豐收之年。
- 唯:只有。
- 貧客:貧窮的客人,這裏可能指作者自己。
- 秋冷:秋天的寒冷。
- 瘦人:身體瘦弱的人,這裏可能也是指作者自己。
- 琴書:琴和書,代表文化生活。
- 堪:可以,足以。
- 苦無:苦於沒有。
- 田宅:田地和住宅。
- 洛中:指洛陽城內。
- 縱未:即使沒有。
- 長居得:長期居住。
- 且與:暫且與。
- 蘇田:可能是指蘇州的田園,也可能是指某個人名。
- 遊過春:度過春天。
翻譯
年老時我喜愛洛陽,那裏適宜安身,泉水豐富,竹子衆多,少有塵世的紛擾。在豐收的年份,最開心的只有貧窮的客人,秋天的寒冷最先被瘦弱的人感受到。幸好有琴和書可以作爲伴侶,苦於沒有田地和住宅作爲鄰居。即使不能長期居住在洛陽,暫且與蘇田一起度過這個春天。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白居易對洛陽的喜愛以及對簡樸生活的嚮往。詩中,「老愛東都好寄身」直接抒發了對洛陽的深厚情感,而「足泉多竹少埃塵」則進一步描繪了洛陽的自然環境,體現了詩人對清靜生活的追求。後兩句通過對「年豐」與「秋冷」的對比,以及「琴書」與「田宅」的對比,展現了詩人雖貧寒卻精神富足的生活態度。最後,詩人表達了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但仍希望能與友人共度時光,體現了詩人樂觀豁達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