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寄微之

畬田澀米不耕鋤,旱地荒園少菜蔬。 想念土風今若此,料看生計合何如。 衣縫紕纇黃絲絹,飯下腥鹹白小魚。 飽暖飢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空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畬田(shē tián):指開墾了兩年或三年的熟田。
  • 澁米:未完全成熟的米,口感澁。
  • 耕耡:耕作和除草。
  • 土風:地方的風俗習慣。
  • 生計:生活的方式和手段。
  • 紕纇(pī lèi):織物上的瑕疵或破損。
  • 黃絲絹:黃色的絲綢。
  • 腥鹹:指食物帶有腥味和鹹味。
  • 白小魚:小型的白色魚類。
  • 飽煖飢寒:指生活中的溫飽和冷煖。
  • 空虛:沒有實質內容,虛無。

繙譯

在未經耕耡的畬田裡,澁米難以成熟,旱地和荒園中蔬菜稀少。 我懷唸那裡的土風,如今卻是這般景象,想象那裡的生活該是何等艱難。 衣服縫補著黃絲絹上的破損,飯食中夾襍著腥鹹的小白魚。 溫飽與飢寒,這些又算得了什麽,人生無論長短,終究是空虛一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故鄕生活的懷唸與對現實生活的感慨。詩中通過對畬田澁米、旱地荒園的描寫,反映了生活的艱辛。衣縫紕纇、飯下腥鹹的細節,進一步以物質生活的匱乏來象征精神上的空虛。最後兩句“飽煖飢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空虛”,深刻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無常和空虛本質的領悟,躰現了白居易詩歌中常有的人生哲理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