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

親賓相賀問何如,服色恩光盡反初。 頭白喜拋黃草峽,眼明驚拆紫泥書。 便留朱紱還鈴閣,卻著青袍侍玉除。 無奈嬌癡三歲女,繞腰啼哭覓金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親賓:親戚和朋友。
  • 服色:指官服的顏色,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官階。
  • 恩光:指皇帝的恩寵和榮耀。
  • 反初:回到最初的狀態,這裏指恢復原來的官職。
  • 黃草峽:地名,可能指白居易曾經任職的地方。
  • 紫泥書:指皇帝的詔書,因爲古代詔書常用紫泥封印。
  • 朱紱:紅色的官服,代表高級官員。
  • 鈴閣:指官署。
  • 青袍:青色的官服,代表較低級的官員。
  • 玉除:指皇宮的臺階,這裏代指朝廷。
  • 嬌癡:形容小女孩的嬌憨和天真。
  • 金魚:指官員佩戴的金魚符,是身份的象徵。

翻譯

親戚朋友們紛紛來祝賀,問我現在的情況如何,我身上的官服顏色和皇帝的恩寵都恢復到了最初的狀態。我高興地告別了黃草峽,那裏是我白髮蒼蒼時任職的地方;眼前一亮,驚喜地拆開了皇帝的紫泥詔書。於是我留下了紅色的高級官服,回到了官署,然後換上了青色的低級官服,侍立在朝廷之中。無奈家中三歲的小女兒嬌憨天真,圍繞着我的腰間哭泣,尋找那象徵身份的金魚符。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白居易從地方刺史恢復到尚書郎的喜悅心情,同時也反映了官場生涯的起伏變化。詩中通過對官服顏色變化的描述,展現了詩人身份的轉變。後兩句則巧妙地通過家中幼女的嬌憨行爲,增添了詩中的生活氣息和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詩不僅僅是對官場生涯的記錄,更是對家庭溫馨場景的描繪。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