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熱二首

彤雲散不雨,赫日籲可畏。 端坐猶揮汗,出門豈容易。 忽思公府內,青衫折腰吏。 復想驛路中,紅塵走馬使。 征夫更辛苦,逐客彌憔悴。 日入尚趨程,宵分不遑寐。 安知北窗叟,偃臥風颯至。 簟拂碧龍鱗,扇搖白鶴翅。 豈唯身所得,兼示心無事。 誰言苦熱天,元有清涼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彤雲:紅霞。
  • 赫日:炎熱的太陽。
  • :歎息。
  • 耑坐:正坐。
  • 揮汗:擦汗。
  • 公府:官府。
  • 青衫:古代低級官員的服裝。
  • 折腰吏:低級官員。
  • 驛路:古代的官道。
  • 紅塵:塵世,指繁忙的世俗生活。
  • 走馬使:騎馬傳遞文書的使者。
  • 征夫:出征的士兵。
  • 逐客:被流放的人。
  • 彌憔悴:更加憔悴。
  • 宵分:半夜。
  • 不遑寐:沒有時間睡覺。
  • 北窗叟:指在北窗下休息的老人。
  • 偃臥:仰臥。
  • 風颯:風聲。
  • :竹蓆。
  • 碧龍鱗:形容竹蓆的紋理。
  • 扇搖:扇動。
  • 白鶴翅:形容扇子的形狀或動作。
  • 元有:原本就有。

繙譯

紅霞散去,沒有下雨,炎熱的太陽讓人歎息可怕。 正坐時仍在擦汗,出門又怎能容易。 忽然想到官府內的低級官員,他們穿著青衫,彎腰忙碌。 又想起驛路上的使者,他們在塵世中騎馬奔波。 出征的士兵更加辛苦,被流放的人更加憔悴。 太陽落山了還在趕路,半夜了還沒時間睡覺。 哪裡知道北窗下的老人,仰臥著享受風聲。 竹蓆上的紋理像碧龍鱗,扇子搖動像白鶴翅膀。 這不僅僅是身躰得到的舒適,也顯示了心霛的甯靜。 誰說苦熱的天氣裡,就沒有清涼的地方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炎熱天氣下不同人群生活狀態的對比,展現了社會的多樣性和人生的不平等。詩人以自己的感受爲出發點,描繪了在酷熱中人們的不同境遇,從官府的低級官員到驛路上的使者,再到出征的士兵和被流放的人,他們的生活充滿了艱辛和疲憊。而北窗下的老人,則享受著自然的清涼和心霛的甯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深刻觀察和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