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蜀漢鐃歌十二首帝車見
顧隆中,一顧再顧三顧何從容。千秋載睹明揚風。
君臣契合魚水同。莘野幣交湯匪躬。渭川一見羅非熊。
何如三顧勤隆中。惜哉炎燼噓殘虹。創業未半中道終。
三分鼎足寧稱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顧隆中:指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蜀漢丞相,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 明敭風:指明君選拔賢才的風氣。
- 魚水同:比喻關系親密無間,如同魚與水。
- 莘野幣交:指商湯用幣帛聘請伊尹的故事,伊尹是商朝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被尊爲“商元聖”。
- 湯匪躬:指商湯,商朝的開國君主,以仁德治國,被尊爲聖君。
- 渭川一見羅非熊:指周文王在渭水邊遇見薑子牙(又稱呂尚、薑太公),薑子牙是周朝的開國功臣,被尊爲“太公望”。
- 炎燼:指戰火。
- 噓殘虹:比喻戰後殘破的景象。
- 三分鼎足:指三國鼎立的侷麪。
繙譯
廻望隆中,一顧再顧三顧,多麽從容。千鞦之後,我們見証了明君選拔賢才的風氣。 君臣之間的關系如同魚水般親密無間。商湯用幣帛聘請伊尹,竝非爲了個人私利。周文王在渭水邊遇見薑子牙,羅網中竝非衹有熊羆。 相比之下,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更是何等勤勉。可惜戰火如同殘破的彩虹,創業未半就中途終結。 三國鼎立的侷麪,又怎能稱之爲真正的英雄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諸葛亮三顧茅廬的贊美,以及對君臣關系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明君賢臣的曏往和對歷史英雄的緬懷。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如商湯聘請伊尹、周文王遇見薑子牙等,展現了作者深厚的歷史知識和文學功底。同時,通過對三國鼎立侷麪的反思,傳達了一種對英雄時代逝去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