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李將軍徵南十八韻

上將元知敵,全軍用伐謀。 折衝臨遠服,仗鉞下南州。 天末黃雲暗,海門落日愁。 朱帆開遠浪,畫角起中洲。 號令三軍肅,妖氛指日收。 千山迎劍氣,萬里擁蛇矛。 風急聞哀雁,波翻駭伏虯。 舟人歌小海,幕客盡輕裘。 羽檄飛前渡,艨衝據上流。 候晴佔雉尾,厭氣射旄頭。 馬援收諸洞,留侯用一籌。 驚鱗還自潰,窮獸慾何投。 殺勢奔封豕,威聲走怒彪。 潛兵分部伍,歸路扼咽喉。 尚詐終防變,乞降更莫留。 直須臨獠穴,盡擬破蠻酋。 俘獻君門喜,凱還道路謳。 將軍列茅土,四海仰皇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折衝:古代一種軍事戰術,指衝破敵陣。
  • 仗鉞:手持大斧,象徵軍事指揮權。
  • 海門:指海口,海港。
  • 畫角:古代軍中的一種樂器,用以發號施令或鼓舞士氣。
  • 妖氛:不祥的氣氛,常指戰亂或災難。
  • 蛇矛:古代一種長矛,形似蛇。
  • 伏虯:潛伏的龍,比喻隱藏的敵人。
  • 幕客:軍中的參謀或顧問。
  • 羽檄:古代用於傳遞軍情的文書,插有羽毛表示緊急。
  • 艨衝:古代戰船的一種。
  • 雉尾:雉鳥的尾羽,古代用作占卜的工具。
  • 厭氣:壓抑的氣氛。
  • 旄頭:古代軍旗上的裝飾,用以指揮軍隊。
  • 馬援:東漢名將,曾平定南越。
  • 留侯:指西漢開國功臣張良,以智謀著稱。
  • 封豕:大豬,比喻強大的敵人。
  • 怒彪:憤怒的虎,比喻勇猛的軍隊。
  • 獠穴:指敵人的藏身之地。
  • 蠻酋:指邊遠地區的部落首領。
  • 茅土:古代封賞功臣時,賜予的土地。

翻譯

將軍原本就熟知敵情,全軍運用智謀進行攻擊。 衝破敵陣,靠近遠方的敵人,手持大斧,下到南州。 天邊的黃雲顯得暗淡,海港的落日帶來憂愁。 紅色的帆船在遠浪中展開,畫角聲在中間的洲上響起。 號令三軍嚴整,不祥的氣氛指日可待將被收復。 千山迎接劍氣,萬里之內蛇矛被擁護。 風急時聽到哀雁的叫聲,波浪翻滾,驚動了潛伏的龍。 船伕唱着小海之歌,幕客們都穿着輕便的衣裳。 羽檄飛過前渡,艨衝戰船佔據上流。 占卜雉尾以預測天氣,壓抑的氣氛射向旄頭。 馬援將軍收復了各個洞穴,留侯用一計謀。 驚慌的魚兒還會自己潰散,絕望的野獸將何去何從。 殺戮的氣勢如大豬般猛烈,威嚴的聲勢如憤怒的虎奔跑。 潛伏的士兵分部前進,歸路扼守咽喉要道。 尚且要防備變故,乞求投降更不能停留。 直接深入敵人的藏身之地,完全打算破除蠻族首領。 俘虜獻給君王,帶來喜悅,凱旋的路上人們歌唱。 將軍被封賞土地,四海之內仰望皇家的威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將軍出征南方的壯麗場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將軍的英勇和智謀。詩中「折衝臨遠服,仗鉞下南州」等句,體現了將軍的軍事才能和決心。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如「天末黃雲暗,海門落日愁」,增強了戰爭的氛圍和將軍的使命感。整首詩語言雄渾,意境開闊,表達了對將軍的讚美和對勝利的期待。

孫一元

明人,自稱關中(今陝西)人,字太初,自號太白山人。風儀秀朗,蹤跡奇詰,烏巾白帢,鐵笛鶴瓢,遍遊名勝,足跡半天下。善爲詩,正德間僦居長興吳珫家,與劉麟、陸昆、龍霓、吳珫結社倡和,稱苕溪五隱。有《太白山人稿》。 ► 53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