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谷歌八首上楚中丞

· 尹耕
貔貅十萬陣堂堂,自古安危系朔方。 東下鼓鼙連碣石,西來亭障是河隍。 分兵久戍勞充國,借箸前籌賴子房。 聞道暫留諸部落,拔營今已遁遐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貔貅(pí xiū):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常用來比喻勇猛的軍隊。
  • 陣堂堂:形容軍容整齊,威武雄壯。
  • 朔方:古代指北方。
  • 鼓鼙(gǔ pí):古代軍中常用的樂器,用以激勵士氣。
  • 碣石:地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縣西北,古代軍事要地。
  • 亭障:古代邊塞的防禦工事。
  • 河隍:指黃河及其支流。
  • 充國:指漢代名將霍去病,因其曾任充國將軍,故稱。
  • 借箸前籌:比喻出謀劃策。
  • 子房:漢代張良的字,以智謀著稱。
  • 部落:指邊疆的少數民族聚居地。
  • 遁遐荒:逃往邊遠荒涼之地。

翻譯

十萬勇猛的軍隊威武雄壯,自古以來北方的安危都與之緊密相連。 東方的戰鼓聲連綿不絕,直達碣石,西邊的防禦工事沿着黃河支流延伸。 分派兵力長期駐守,勞苦功高如霍去病,出謀劃策則依賴如張良般的智者。 聽說暫時留住了各部落,但如今他們已拔營逃往遙遠的荒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北方邊疆的軍事景象,通過對比東方的戰鼓聲和西邊的防禦工事,展現了邊疆的緊張局勢。詩中提到的「貔貅十萬」和「陣堂堂」形象地描繪了軍隊的威武,而「借箸前籌賴子房」則體現了對智謀的依賴。最後,詩人通過「拔營今已遁遐荒」表達了對邊疆部落動態的關注,反映了當時邊疆政策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邊疆的軍事風貌,也透露出詩人對國家安危的深切關懷。

尹耕

明蔚州衛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進士。性嗜酒,好談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邊臣玩忽,武備廢弛,作《塞語》十一篇,申明邊防虜勢之要害。嚴嵩見而才之。起知州,數月中遷兵部員外郎,出爲河間知府,大修武備。旋擢河南兵備僉事,被劾下獄,戍遼左。有《朔野集》。 ► 63篇诗文

尹耕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