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八首

· 尹耕
都護承恩出漢宮,行軍使相陛辭同。 九邊雨露旌旗溼,萬乘雲煙警蹕雄。 蟒服盡頒中帑賜,虎頭誰覓賀蘭封。 朝陵不是瑤池會,按轡真存細柳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都護:古代官名,指鎮守邊疆的軍事長官。
  • 承恩:受到皇帝的恩寵。
  • 陛辭:在朝廷上向皇帝辭行。
  • 九邊:指明朝時期的九個邊防重鎮。
  • 萬乘:指皇帝,古代以萬乘之國形容國家強大。
  • 警蹕:皇帝出行時,侍衛傳令戒嚴,禁止行人。
  • 蟒服:指官員的禮服,上面繡有蟒蛇圖案。
  • 中帑:國庫。
  • 虎頭:可能指虎符,古代調兵的憑證。
  • 賀蘭:山名,位於今寧夏回族自治區。
  • 朝陵:指皇帝祭拜祖先的陵墓。
  • 瑤池會:神話中西王母在瑤池舉行的宴會,比喻盛大的宴會。
  • 細柳風:比喻軍紀嚴明,典出漢代周亞夫細柳營的故事。

翻譯

都護受到皇帝的恩寵,從漢宮出發,與行軍使相一同在朝廷上向皇帝辭行。九個邊防重鎮的雨露打溼了旌旗,皇帝出行時雲煙繚繞,警蹕聲雄壯。蟒服由國庫頒賜,誰會去尋找那象徵調兵的虎符呢?朝拜陵墓並非瑤池般的盛會,而是按轡而行,真切地體現了軍紀嚴明的細柳之風。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都護出征的莊嚴場面,通過「九邊雨露旌旗溼」和「萬乘雲煙警蹕雄」等句,生動展現了邊疆的遼闊與皇帝出行的威嚴。詩中「蟒服盡頒中帑賜」和「虎頭誰覓賀蘭封」反映了朝廷對軍隊的厚賜與期望。結尾的「朝陵不是瑤池會,按轡真存細柳風」則強調了軍隊的紀律性和莊重,與神話中的瑤池宴會形成對比,突出了軍人的職責與使命。

尹耕

明蔚州衛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進士。性嗜酒,好談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邊臣玩忽,武備廢弛,作《塞語》十一篇,申明邊防虜勢之要害。嚴嵩見而才之。起知州,數月中遷兵部員外郎,出爲河間知府,大修武備。旋擢河南兵備僉事,被劾下獄,戍遼左。有《朔野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