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八首

· 尹耕
傳聞大駕渡滹沱,聖德當天水不波。 曲逆曉煙迷朔嶽,常山春雨見陽和。 萬家雞犬荊門近,千里鶯花輦路和。 無奈腐儒憂伏枕,只緣卑溼楚中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大駕:指皇帝的車駕。
  • 滹沱:河流名,位於今河北省。
  • 聖德:指皇帝的德行。
  • 曲逆:地名,今河北省曲陽縣。
  • 朔嶽:北方的山嶽。
  • 常山:地名,今河北省正定縣。
  • 陽和:春天的溫暖氣息。
  • 荊門:地名,今湖北省荊門市。
  • 輦路:皇帝車駕所經之路。
  • 腐儒:自謙之詞,指自己這樣的讀書人。
  • 憂伏枕:因憂慮而臥病在牀。
  • 卑溼:地勢低窪潮溼。

翻譯

聽說皇帝的車駕要渡過滹沱河,皇帝的德行如同天意,連水都波瀾不驚。曲逆的早晨煙霧瀰漫,遮蔽了北方的山嶽;常山的春雨帶來了春天的溫暖氣息。萬家雞犬之聲近在荊門,千里鶯花盛開在皇帝車駕所經之路。無奈我這樣的讀書人因憂慮而臥病在牀,只因楚中地勢低窪潮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皇帝南巡的盛況,以及沿途的自然景色和人民的安寧生活。詩中「聖德當天水不波」一句,既表現了皇帝的威嚴與德行,也寓意着國家的安定與和諧。後兩句通過對曲逆和常山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希望。然而,詩人自謙爲「腐儒」,因憂慮而病,反映了個人與時代背景下的無奈與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安寧的祝願與個人境遇的感慨。

尹耕

明蔚州衛人,字子莘。嘉靖十一年進士。性嗜酒,好談兵。授知州,免官家居。痛恨邊臣玩忽,武備廢弛,作《塞語》十一篇,申明邊防虜勢之要害。嚴嵩見而才之。起知州,數月中遷兵部員外郎,出爲河間知府,大修武備。旋擢河南兵備僉事,被劾下獄,戍遼左。有《朔野集》。 ► 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