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經堂歌

· 尹臺
古堂遺址經幾世,趙宋之南茲扁傳。於乎嶽公三大字,蛟龍岌嶪風雷纏。 憶昔湖寇始幹紀,洞庭波立鱣鯨起。舟師既潰瀟湘流,敵馬復蹴江淮水。 武穆此時挺戈出,萬里旗旌映天色。賊勢未掃攙搶外,軍聲已動軒轅側。 當時義士誰赴招,雲陽長者吾宗豪。先持牛酒犒師旅,暗握蛇鳥陳機韜。 武穆奇翰由此留,一經之堂傳千秋。長有煙雲護鐵畫,時看風雨生銀鉤。 四百餘年詩書澤,簪笏代承何舄奕。鬥庵苞採淪高旻,乃今見汝生奇翮。 上書北闕正華年,專城墨綬何翩翩。海上雙鳧遙振履,雲間一鶴隨鳴弦。 吾師玉署老仙公,題詩贈汝懷先蹤。雲仍豈乏菑畬訓,臣子要知忠義風。 君不見武穆高扁在堂垂無極,我師一經之歌將無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蛟龍岌嶪 (jiāo lóng jí yè):形容書法筆力雄健,如蛟龍般威猛。
  • 攙搶 (chān qiǎng):古代星名,比喻戰亂。
  • 軒轅 (xuān yuán):古代星名,也指黃帝,這裏指國家。
  • 機韜 (jī tāo):軍事策略。
  • 鐵畫 (tiě huà):指書法筆跡堅硬有力。
  • 銀鉤 (yín gōu):形容書法筆跡優美。
  • 簪笏 (zān hù):古代官員的冠飾和手板,代指官職。
  • 舄奕 (xì yì):連續不斷。
  • 鬥庵 (dǒu ān):指隱居的地方。
  • 菑畬 (zī yú):開墾土地,比喻培養人才。

翻譯

古堂遺址經歷了多少世代,自趙宋南遷後,這裏便傳下了匾額。岳飛將軍的三大字,如同蛟龍般威猛,風雷纏繞。

回憶起湖寇開始作亂,洞庭湖波濤洶涌,巨鯨崛起。水師在瀟湘流域潰敗,敵軍馬蹄踏過江淮。

武穆將軍此時挺身而出,萬里旌旗映照天色。賊勢尚未掃清,國家已受威脅。

當時有義士前來應招,雲陽的長者是我宗族的豪傑。他先以牛酒犒賞軍隊,暗中掌握軍事策略。

武穆將軍的奇翰因此留在這裏,一經之堂傳承千秋。常有煙雲圍繞着堅硬的書法筆跡,不時看到風雨中的優美筆跡。

四百多年來,詩書傳承,官職代代相傳。隱居之地才華橫溢,如今見你展翅高飛。

你上書北闕正值青春年華,專城任職,風度翩翩。海上雙鳧遠行,雲間一鶴隨鳴。

我的老師,玉署的老仙公,題詩贈你,懷念先人的蹤跡。後人怎能不繼承開墾土地的訓誡,臣子要知曉忠義之風。

你看,武穆將軍的高匾在堂上永垂不朽,我老師的經歌也將無同。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古堂遺址和岳飛將軍的讚頌,展現了歷史的厚重和英雄的氣概。詩中運用了許多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如「蛟龍岌嶪風雷纏」形容書法的雄健,「銀鉤」形容書法的優美,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忠義精神的推崇和對後人的期望,體現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國家未來的關切。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