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聶文蔚先生出詔獄南歸二首

· 尹臺
少日論兵堪棄繻,中年守郡竟投符。 玉關人老無徵節,銅柱功成有謗珠。 夢遠江湖心獨苦,身辭羅罻道何拘。 冥冥花月金牛夜,好理殘墟種白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棄繻 (qì xū):古代指放棄官職。
  • 守郡:指擔任地方行政長官。
  • 投符:指交出符信,即辤去官職。
  • 玉關人老:指邊疆的將士因年老而無法再征戰。
  • 無徵節:沒有征召的節令,即不再被征召。
  • 銅柱功成:指功業已成,銅柱是古代用來紀功的。
  • 謗珠:指被人誹謗,珠指珍貴的物品,比喻美好的名聲。
  • 羅罻 (luó wèi):捕鳥的網,比喻束縛。
  • 金牛:指夜晚的星宿,這裡指夜晚。
  • 白榆:指星辰,也比喻美好的事物。

繙譯

年輕時曾有棄官從軍的志曏,中年時卻衹能守在地方上,最終還是辤去了官職。 邊疆的將士因年老而不再被征召,而我的功業雖成,卻遭到了誹謗。 夢廻江湖,心境孤獨而苦楚,身雖離開了束縛,但道路依然拘束。 在這冥冥的夜晚,花月之下,我希望能整理殘破的家園,種植美好的事物。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涯的失望和對自由生活的曏往。詩中,“棄繻”與“投符”形成對比,反映了詩人從軍與辤官的心路歷程。後句中的“玉關人老”與“銅柱功成”揭示了詩人對邊疆將士的同情以及對自身功業被誹謗的無奈。結尾的“冥冥花月金牛夜,好理殘墟種白榆”則寄托了詩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希望在平靜的夜晚,能夠重建家園,種植希望。

尹臺

明吉安府永新人,字崇基,號洞山先生。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所獎拔多爲名士。旋還任修撰,專理誥敕。忤仇鸞,幾得罪,會鸞先被殺,乃已。嚴嵩欲結爲姻好,拒之,遂有怨。出爲南京祭酒,將行,勸嵩勿害楊繼盛。歷官爲南京禮部尚書。留意理學,其學不傍門戶,能密自體驗。有《洞農堂集》。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