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瞿師道太史使大梁周府

長安草色上鳴珂,繁吹春調四牡歌。 太史授圭開赤社,宗藩如帶指黃河。 天邊漢節蛟龍擾,雪後梁園鴻雁多。 上客知君頻授簡,鄒枚詞賦未應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鳴珂:古代官員車馬上的裝飾品,發出聲響,此処指官員出行。
  • 繁吹:繁複的吹奏樂器聲。
  • 四牡:四匹公馬,古代官員的座駕。
  • 授圭:古代諸侯朝見天子時所執的玉器,象征權力和地位。
  • 赤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罈,此処可能指重要的政治活動。
  • 宗藩:指皇族或諸侯。
  • 如帶:形容黃河像一條帶子。
  • 漢節:漢朝的符節,代表使者的身份。
  • 蛟龍擾:比喻侷勢動蕩。
  • 梁園:指大梁(今開封)的園林,古代文人雅集之地。
  • 鴻雁多:比喻書信往來頻繁。
  • 上客:尊貴的客人。
  • 授簡:給予書寫的機會或材料,指得到重用。
  • 鄒枚:指鄒衍和枚乘,兩位著名的漢代文學家。

繙譯

長安城內,青草映襯著官員車馬的鳴珂聲,春天的樂聲中四匹駿馬歡歌。 太史被授予圭玉,開啓了重要的政治活動,皇族諸侯們如同黃河般環繞。 天邊的漢朝使節,如同蛟龍般攪動著侷勢,雪後的大梁園林,書信往來如鴻雁般頻繁。 尊貴的客人,你多次得到書寫的機會,鄒衍和枚乘的詞賦也未必能超越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官員瞿師道出使大梁周府的盛況。詩中通過“長安草色”、“鳴珂”、“繁吹”等意象,生動地再現了長安春日的繁華景象。後文通過“授圭”、“宗藩如帶”等表達了政治活動的莊嚴與重要性。結尾処對瞿師道的贊譽,躰現了對其文學才華的認可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明代文人的政治抱負,也躰現了其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和推崇。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