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翁張慮齋八帙二首

寰中信有地行仙,八十冰肌類小年。 華萼曾聯文苑盛,衣冠雅稱素封賢。 蘭皋夜雨看耕耒,綺閣春燈醉舞筵。 共慶清時多舊老,三朝遺俗口能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裡翁:指張慮齋,尊稱其爲裡翁。
  • 八帙:指八十嵗。帙,古代計算年齡的一種單位。
  • 寰中:指天下,世界。
  • 地行仙:比喻長壽的人。
  • 冰肌:形容肌膚如冰雪般潔白細膩,這裡比喻張慮齋容貌年輕。
  • 小年:指少年時期,這裡形容張慮齋看起來年輕。
  • 華萼:花萼,比喻文採或才華。
  • 文苑:文學的園地,指文學界。
  • 素封:無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 蘭臯:長滿蘭草的水邊高地。
  • 綺閣:華麗的樓閣。
  • 三朝:指連續的三個朝代。

繙譯

世間真有如地行仙般的長壽者,八十嵗的張慮齋看起來如同少年。他曾在文罈上才華橫溢,衣冠楚楚,堪稱無官爵而富有的賢人。在長滿蘭草的水邊,夜雨中看人耕作;在華麗的樓閣裡,春燈下醉舞於宴蓆。大家共同慶祝這清平時節,有許多老朋友,而連續三個朝代的遺風,他都能口述傳承。

賞析

這首作品贊美了張慮齋的長壽與才華,以及他在文學和社會中的地位。詩中通過“地行仙”、“冰肌小年”等意象,形象地描繪了張慮齋的年輕與長壽。同時,通過“華萼文苑”、“素封賢”等詞句,展現了他在文學界的成就和社會上的賢德。詩的最後,通過“三朝遺俗口能傳”一句,強調了張慮齋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用,表達了對他的敬仰之情。

于慎行

明山東東阿人,字可遠,更字無垢。於慎思弟。隆慶二年進士。萬曆初歷修撰、日講官,以論張居正“奪情”,觸其怒。以疾歸。居正死後復起。時居正家被抄沒,慎行勸任其事者應念居正母及諸子顛沛可傷。累遷禮部尚書。明習典制,諸大禮多所裁定。以請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餘年。萬曆三十五年,廷推閣臣,以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入參機務,以病不能任職。旋卒,諡文定。學問貫穿百家,通曉掌故。與馮琦併爲一時文學之冠。有《谷城山館詩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