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淮海雲帆:指乘船渡過淮河和海,前往京城。
- 燕卒:燕地的士兵。
- 都護:古代官名,負責邊疆軍事和行政的最高長官。
- 越人:指浙江一帶的人。
- 伏波營:伏波將軍的營地,伏波將軍是古代對有功將領的封號。
- 晨趨:早晨急忙前往。
- 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
- 牙旌:古代軍旗的一種,上有象牙裝飾。
- 組練:指精銳的軍隊。
- 征南:指南征的軍隊或將領。
- 跨劄:指騎馬作戰。
- 儒將:指有學問的將領。
- 乾城:比喻國家的棟梁之才。
繙譯
一直以來,你的軍事才能早已聞名,乘著雲帆渡過淮海,直指帝京。燕地的士兵們都願意爲你提供充足的糧餉,浙江的人們也爭相加入伏波將軍的營地。早晨急忙前往將軍府,那裡衣冠楚楚,人聲鼎沸;鞦天時,你帶領著精銳的軍隊,牙旌飄敭,組練鮮明。何況你還是一位能夠騎馬作戰的南征將領,有多少儒將能夠成爲國家的棟梁之才呢?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吳韜的軍事才能和威望,通過描繪他前往帝京的壯濶場景、士兵們的支持以及他在幕府中的威嚴形象,展現了他的英雄氣概和領導力。詩中“燕卒盡饒都護餉,越人爭下伏波營”一句,既顯示了吳韜的廣泛影響力,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信任和追隨。結尾的“況是征南能跨劄,幾人儒將有乾城”更是對吳韜的儒將風範和軍事才能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爲他是國家不可或缺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