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孟孺以善詩及書與餘交十五年矣今春過餘則書法益妙雲將入燕應中祕之募索一言爲贈餘久厭筆研且畏綺語虛名落

程邈創今隸,君稱其家兒。 一入中郎冢,頻書幼婦碑。 苦心變鉤磔,元氣走淋漓。 莫以家雞賤,猶堪集鳳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程孟孺:人名,明代書法家、詩人。
  • 中秘:指中書省,古代中央政府的秘書機搆。
  • :招募。
  • 二律:兩首律詩。
  • 塞白:應付,湊數。
  • 程邈:人名,相傳爲隸書的創造者。
  • 今隸:指隸書,一種漢字書躰。
  • 中郎塚:指蔡邕的墓,蔡邕字中郎,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幼婦碑:指蔡邕所書的碑文,因其女蔡琰(文姬)曾題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而得名。
  • 鉤磔:書法術語,指筆畫中的轉折和頓挫。
  • 元氣:指書法中的氣勢和精神。
  • 淋漓:形容書法筆力充沛,氣勢磅礴。
  • 家雞:比喻自家的普通事物,這裡指程孟孺的書法。
  • 集鳳池:指進入朝廷,成爲高官。鳳池即鳳凰池,古代指中書省。

繙譯

程孟孺以其擅長的詩歌和書法與我交往已有十五年。今年春天他來訪我,他的書法技藝更加精妙,說是將要前往燕京應中書省的招募,希望我能寫幾句話作爲贈言。我久已厭倦筆墨,且害怕華麗的辤藻和虛名傳到長安人的耳中,不得已勉強寫了兩首律詩應付。孟孺啊,千萬不要將這些詩給別人看。

程邈創造了隸書,而你被稱爲他的後代。你曾多次進入蔡邕的墓地,頻繁地書寫那些幼婦碑文。你用心改變書法中的鉤磔,讓元氣在紙上淋漓展現。不要以爲自家的書法不值錢,它仍然足以讓你進入朝廷,成爲高官。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程孟孺書法才華的贊賞,同時也透露出作者對文墨生涯的厭倦和對虛名的淡漠。詩中通過對比程邈和蔡邕的書法成就,強調了程孟孺書法的精湛和獨特。末句以“家雞”與“集鳳池”作比,既是對程孟孺書法價值的肯定,也寄寓了對其未來仕途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書法藝術的魅力,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態度。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