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雕蟲:指瑣碎的技藝或小技,這裡比喻文人的小技能。
- 偃妖:指平息妖邪之事。
- 楛矢:古代的一種箭,這裡指戰爭。
- 穆禦:指忠誠的臣子。
- 桃弧:古代的一種兵器,這裡指戰爭。
- 貉奴:指被俘虜的敵人。
- 白帢:古代的一種帽子,這裡指被俘虜的敵人的服飾。
- 蛾賊:指叛亂的賊人。
- 黃巾:指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這裡泛指叛亂。
- 伏辜:指受到應有的懲罸。
- 解兵符:指解除軍事職務的命令。
繙譯
男兒生來豈能辜負自己的頭顱,長久以來從事瑣碎的技藝,我感到愧對壯士的稱號。 想要詢問如何平息妖邪之事,消除戰爭的威脇,誰又能驚動忠誠的臣子誓言保衛國家。 被俘虜的敵人頻繁被收押,叛亂的賊人尚未受到應有的懲罸。 今天我擁有三萬卷書籍,但這些知識又怎能用來解除軍事職務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於自己身爲男兒卻未能投身於國家大事的愧疚之情。詩中,“雕蟲”與“壯夫”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詩人對於個人技藝與國家大事之間的價值判斷。後句通過對“偃妖”、“楛矢”、“穆禦”、“桃弧”等戰爭元素的提及,進一步強化了詩人對於國家安危的關切。結尾処的“三萬卷”與“解兵符”的對比,既展示了詩人的學識,也透露出他對於自己無法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對於個人角色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