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辛巳:干支紀年,這裏指明朝某一年的辛巳年。
-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二月。
- 茅止生: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翽舟:指船隻。翽(huì),形容鳥飛的聲音,這裏可能比喻船隻的航行聲。
- 中讒:受到讒言中傷。
- 寬死:指被寬恕免死。
- 恩綸:皇帝的詔書,這裏指皇帝的恩典。
- 瘴雨蠻煙:指邊遠地區的惡劣環境。瘴(zhàng),熱帶或亞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舊時認爲是瘴癘的病源。
- 報主:效忠君主。
- 謫戍:被貶謫到邊遠地區守衛。
- 除黨籍:被開除出黨派。
- 勤王:指盡力於王事,爲國家效力。
- 孤臣:指忠心耿耿但孤立無援的臣子。
- 丁年:壯年。
- 齒髮:指年齡。
- 從軍敞:指從軍生涯的艱辛。
- 甲第:高貴的宅第。
- 膏腴:肥沃的土地,這裏比喻富裕的生活。
- 養客貧:指雖然家境富裕,但仍然樂於助人,不計較貧富。
- 國殤:爲國捐軀的人。
- 豈伊親舊獨沾巾:難道只有親人和舊友纔會爲之流淚嗎?
翻譯
在辛巳年的仲春時節,我在京口等待茅止生的船隻,但它沒有到來,我感慨萬分,寫下了這三首詩。
受到讒言中傷,被寬恕免死已是皇帝的恩典,我在邊遠的瘴雨蠻煙中報效君主。 被貶謫守衛邊疆,未曾遇到被開除黨籍的命運,我依然忠誠地爲國家效力,成爲孤立無援的臣子。 壯年的歲月和年齡,我在軍旅中度過,雖然出身於高貴的宅第,但我樂於助人,不計較貧富。 爲國捐軀的天下士人,難道只有親人和舊友纔會爲之流淚嗎?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忠誠與犧牲的深刻思考。詩中,詩人以自己的經歷爲例,描述了在惡劣環境中堅守忠誠,爲國家效力的決心。通過對「中讒寬死」、「瘴雨蠻煙」、「孤臣」等意象的運用,詩人展現了自己不畏艱難、忠於國家的精神。最後一句「豈伊親舊獨沾巾」更是深化了主題,強調了爲國家犧牲的普遍性和崇高性,不僅僅是親人和舊友的悲痛,而是天下士人的共同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忠誠與犧牲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