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材上人遐觀樓

· 貝瓊
上方臺殿酒波濤,萬里無雲見羽毛。 滄海一杯流地底,雪山千仞小秋毫。 天邊作客登臨倦,夜半驚人笑語高。 猶有秦川公子筆,爲君題賦擅風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方:指高處,這裏指遐觀樓的高層。
  • 酒波濤:形容樓上遠望,海面波濤起伏,如同酒波。
  • 見羽毛:形容視野極遠,連細微的羽毛都能看見。
  • 滄海一杯:比喻海洋雖大,但從高處看去,就像一杯水。
  • 雪山千仞:形容遠處的雪山高聳入雲,千仞指極高的山峯。
  • 小秋毫:比喻極細小的事物,這裏形容從高處看,雪山顯得很小。
  • 天邊作客:形容詩人如同在天邊作客,意指登高遠望,心曠神怡。
  • 登臨倦:指登高遠望後的疲倦感。
  • 夜半驚人笑語高:形容夜半時分,樓上的人們笑語喧譁,聲音高亢,令人驚訝。
  • 秦川公子:指秦地的才子,這裏可能是指詩人自己或其他有才華的人。
  • 題賦:指題詩作賦。
  • 擅風騷:擅長文學創作,風騷指文學才華。

翻譯

站在高樓的頂層,遠望海面波濤如同酒波起伏,萬里無雲,連細微的羽毛也能清晰看見。海洋雖大,但從這裏看去,就像一杯水;遠處的雪山高聳,但從高處看,卻顯得微不足道。我如同在天邊作客,登高遠望後感到一絲疲倦,夜半時分,樓上人們的笑語喧譁,聲音高亢,令人驚訝。還有秦地的才子,用筆爲我題詩作賦,展現了他卓越的文學才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站在高樓的頂層,遠望海天一色的壯闊景象,通過對比滄海與一杯、雪山與秋毫,展現了從高處俯瞰的視角帶來的震撼感受。詩中「天邊作客」一句,表達了詩人登高遠望時的超然心境。夜半的笑語則增添了詩中的生活氣息。結尾提到秦川公子的題賦,既是對友人才華的讚賞,也體現了詩人對文學藝術的熱愛與推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