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獨坐

· 貝瓊
天陰十日不見星,蟄龍欲起驅雷霆。 大風五月忽動地,急雨三更如建瓴。 剪燭西窗還獨坐,闢兵南國幾時寧。 可憐骨肉求相隔,滿樹秋聲誰與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蟄龍:指冬眠的龍,這裏比喻隱伏的勢力或潛藏的力量。
  • 建瓴:比喻水勢迅猛,像從高處傾倒瓶水一樣。
  • 闢兵:避開兵禍,指尋求安寧。
  • 骨肉:指親人。

翻譯

連綿陰雨十天,夜空不見星光,彷彿蟄伏的龍即將甦醒,驅使着雷霆。 大風在五月突然震動大地,急雨在深夜如傾盆般傾瀉。 在西窗下剪燭獨坐,我在南國尋求安寧,何時才能得到平靜? 可憐我與親人相隔,滿樹的秋聲,又有誰來聆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雨夜的孤獨景象,通過自然現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對安寧生活的渴望。詩中「蟄龍欲起驅雷霆」和「急雨三更如建瓴」生動描繪了雨夜的磅礴氣勢,而「剪燭西窗還獨坐」則突顯了詩人的孤獨。結尾的「可憐骨肉求相隔,滿樹秋聲誰與聽」更是深化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親人的思念,展現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安寧生活的嚮往。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