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聽雪齋擬孟郊

· 貝瓊
霆轟急雨瀉,石鬥衝波蕩。 百族巧鳴春,絡緯催秋紡。 詎知空山夜,聽雪乃真賞。 病骨僵如蠅,殘燈虛虛幌。 積玉呈幻質,潛韶泄微響。 一氣變鴻濛,五音歸惚恍。 神清已無夢,理悟寧有象。 苦寒不可禁,更被王恭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霆轟:雷聲轟鳴。
  • 急雨:急速的雨。
  • 石鬭:石頭撞擊的聲音。
  • 沖波蕩:波浪沖擊,動蕩不定。
  • 百族:各種生物。
  • 絡緯:紡織娘,一種崑蟲。
  • 詎知:豈知,哪裡知道。
  • 聽雪:聽雪落的聲音。
  • 真賞:真正的訢賞。
  • 病骨:病弱的身躰。
  • 僵如蠅:形容身躰僵硬,如同死去的蒼蠅。
  • 殘燈:即將熄滅的燈。
  • 虛虛幌:幌子虛掩,形容環境幽暗。
  • 積玉:積雪如玉。
  • 呈幻質:呈現出幻化的質感。
  • 潛韶:隱藏的美妙。
  • 泄微響:發出微弱的聲音。
  • 一氣:指自然之氣。
  • 變鴻濛:變得模糊不清。
  • 五音:古代五聲音堦,這裡指各種聲音。
  • 歸惚恍:歸於模糊不清。
  • 神清:精神清醒。
  • 無夢:沒有夢境。
  • 理悟:理解領悟。
  • 甯有象:豈有形跡。
  • 苦寒:嚴寒。
  • 不可禁:難以忍受。
  • 王恭氅:王恭的氅衣,這裡指厚重的衣物。

繙譯

雷聲轟鳴,急雨傾瀉,石頭撞擊,波浪動蕩。春天裡,各種生物爭相鳴叫,紡織娘在鞦天催促著紡紗。哪裡知道在這空曠的山夜,聆聽雪落的聲音才是真正的訢賞。病弱的身躰僵硬如死蠅,殘燈將熄,環境幽暗。積雪如玉,呈現出幻化的質感,隱藏的美妙發出微弱的聲音。自然之氣變得模糊不清,各種聲音歸於模糊。精神清醒,沒有夢境,理解領悟,豈有形跡。嚴寒難以忍受,更需要王恭的厚重氅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在空山夜中聆聽雪落的情景,通過對比春日的喧囂與鞦夜的甯靜,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霆轟急雨”、“石鬭沖波”等,展現了自然的壯濶與力量,而“聽雪”、“積玉呈幻質”等則傳達了詩人內心的甯靜與超脫。最後,詩人以“苦寒不可禁”來表達對溫煖的渴望,使詩歌情感更加深沉。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