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郊居二首

· 貝瓊
仲夏桑扈鳴,氣清天愈高。 新田己當治,南風翼良苗。 田翁起相戒,庶務東作勞。 豐年諒可必,勿爲蔓草交。 嗟餘失路久,竟負伊人招。 屢空亦宜然,何日耕東皋。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桑扈(sāng hù):桑樹上的鳥,即桑鳥。
  • 新田:新開墾的田地。
  • :輔助,這裏指南風幫助禾苗生長。
  • 庶務:各種農事。
  • 東作:指春耕。
  • 蔓草:蔓延的野草。
  • 失路:迷失方向,比喻人生不得志。
  • 屢空:多次空虛,指生活貧困。
  • 東皋:東邊的田野,泛指田地。

翻譯

仲夏時節,桑樹上的鳥兒鳴叫,空氣清新,天空顯得更高遠。新開墾的田地已經可以耕作,南風輕輕地輔助着禾苗生長。田間的老人相互告誡,要勤勞地進行春耕。豐收的年景是可以期待的,不要讓野草蔓延。

唉,我迷失方向已經很久了,終究辜負了朋友的邀請。生活貧困也是理所當然的,哪一天我才能在東邊的田野耕作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初夏田園的寧靜景象,通過桑扈的鳴叫、新田的耕作和南風的吹拂,展現了自然的生機與和諧。詩中田翁的告誡和對豐年的期待,反映了農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後兩句則抒發了詩人對現狀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渴望,表達了一種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情感。

貝瓊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薦,年已四十八。戰亂隱居,張士誠屢闢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並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教勳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