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謠

遠牧牛,朝出東溪溪上頭。溪頭草短牛不住,直過水南芳草洲。 脫衣渡水隨牛去,黃蘆颯颯風和雨。老鴉亂啼野羊走,絕谷無人驚四顧。 寒藤枯木暮山蒼,同伴相呼歸又忙。石棱割腳茅割耳,身上無有乾衣裳。 卻思昨日西邊好,曠阪平原盡豐草。短蓑一臥午風輕,長笛三吹夕陽早。
拼音

所属合集

#牧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颯颯 (sà sà):形容風聲或雨聲。
  • 絕谷:深谷,人跡罕至的谷地。
  • 石棱:石頭尖銳的邊緣。
  • 曠阪:廣闊的斜坡。

翻譯

早晨去遠處放牛,走出東溪的溪頭。溪頭的草太短,牛兒不停留,直走到水南的芳草洲。 脫下衣服,渡過水跟着牛去,黃色的蘆葦在風和雨中颯颯作響。老鴉亂叫,野羊奔跑,深谷無人,四處張望心生驚慌。 寒藤枯木,暮色中的山顯得蒼茫,同伴們相互呼喚,急忙歸家。石頭尖銳的邊緣割破了腳,茅草刺痛了耳朵,身上沒有一處是乾的。 回想起昨天西邊的美好,廣闊的斜坡和平原上長滿了豐茂的草。短蓑衣一披,午後的風輕輕吹過,長笛吹響三次,夕陽早早地落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牧童早晨放牛的情景,通過細膩的自然描寫和生動的動作描繪,展現了牧童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面。詩中「黃蘆颯颯風和雨」和「老鴉亂啼野羊走」等句,生動地傳達了自然界的聲響和動態,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後半部分通過對昨日西邊景象的回憶,對比了牧童今日的艱辛與昨日的寧靜,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懷念和對簡單生活的嚮往。整體上,詩歌語言質樸,意境深遠,情感真摯。

周是修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學,洪武末舉明經,爲霍丘縣學訓導,建文間爲衡王府紀善,留京師,預翰林纂修。好薦士,屢陳國家大計。燕兵入京城,自經於應天府學尊經閣。嘗輯古今忠節事爲《觀感錄》。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