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荷蓑(hè suō):指披著蓑衣。
- 蘆琯:一種樂器,用蘆葦制成的笛子。
- 莎草:一種生長在水邊的草本植物。
- 蓬蒿:一種野草,這裡比喻爲箭。
- 黃犢:小黃牛。
繙譯
早晨放牛,牛群沿著江邊彎曲的小路喫草。晚上放牛,牛群穿過村莊的山穀。春天細雨中,披著蓑衣走出樹林,躺在綠色的莎草地上吹著蘆琯。腰間插滿了像蓬蒿一樣的箭,即使麪對猛虎也不怕,因爲它們不會欺負小黃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牧童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通過“朝牧牛”與“夜牧牛”的對比,展現了牧童一天的生活軌跡。詩中“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琯臥吹莎草綠”一句,以細膩的筆觸勾畫出春雨緜緜、牧童悠閑自得的畫麪。最後兩句“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則生動地表現了牧童的勇敢與天真,即使麪對猛虎也無所畏懼,充滿了田園生活的樂趣和牧童的純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清新,展現了唐代田園詩的魅力。
李涉
李涉(約806年前後在世),唐代詩人。字不詳,自號清溪子,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早歲客梁園,逢兵亂,避地南方,與弟李渤同隱廬山香爐峯下。後出山作幕僚。憲宗時,曾任太子通事舍人,尋以結近幸,爲諫議大夫孔戣劾奏,貶爲峽州(今湖北宜昌)司倉參軍,在峽中蹭蹬十年,遇赦放還,復歸洛陽,隱於少室。文宗大和(公元827年-公元835年)中,任國子博士,世稱“李博士”。著有《李涉詩》一卷。存詞六首。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