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臺

南國周遭入望平,荒臺猶有越王名。 赤精已耀終歸命,黃屋初乘是抗衡。 日擁瀴溟天嶽動,潮迎舶趠海雲生。 樓船一度窺秦服,憶道滄桑幾變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越臺:指越王臺,位於今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山上,相傳爲越王勾踐所建。
  • 南國:指中國南方地區。
  • 周遭:周圍,四周。
  • 荒臺:荒廢的臺基,這裏指越王臺。
  • 越王:指春秋時期的越國君主勾踐。
  • 赤精:指太陽,這裏比喻越王的輝煌。
  • 歸命:歸順,投降。
  • 黃屋:古代帝王的居所,這裏指越王的宮殿。
  • 抗衡:對抗,抗爭。
  • 瀴溟(yǐng míng):指大海。
  • 舶趠(bó chuō):指船隻。
  • 海雲生:海上的雲霧升起,形容海景壯闊。
  • 樓船:古代的大型戰船。
  • 窺秦服:窺視秦國的服飾,這裏指越國曾試圖挑戰秦國的權威。
  • 滄桑: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翻譯

南方的地平線一覽無餘,荒廢的臺基上仍留有越王的名字。 太陽的輝煌終究歸於平靜,越王最初乘坐的黃屋是爲了與之抗衡。 日光照耀下的大海波濤洶涌,船隻迎着海風,海上的雲霧升起。 越國的樓船曾一度窺視秦國的權威,回憶起那些滄桑鉅變,幾經更迭。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越王臺的描繪,展現了南國風光的壯闊與歷史的滄桑。詩中,「赤精已耀終歸命」一句,既描繪了太陽的輝煌,也隱喻了越王的興衰。後句「黃屋初乘是抗衡」則進一步以越王的宮殿爲象徵,表達了越國曾經的強盛與抗爭。末句「憶道滄桑幾變更」則是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感慨,體現了詩人對歷史長河中英雄人物命運的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

李待問

明廣東海南人,字葵孺。萬曆間進士,累升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天啓間魏忠賢生祠遍吳中。待問抵南京,置生祠不顧,詣孝陵畢即疾馳履任。崇禎間官至都御史。有詩文集。 ► 19篇诗文

李待問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