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大司馬遊西湖

· 李燾
今朝節鉞下樓船,昨夜風濤已晏然。 白鶴晴光搖錦席,朱明霽色入瓊筵。 長橋候騎天中度,孤嶼移舟鏡裏懸。 司馬壯遊情不淺,風流應並長公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節鉞:古代官員出行時所持的符節和斧鉞,象徵權力。
  • 樓船:古代的大型船隻,多用於軍事或官員出行。
  • 晏然:平靜,安寧。
  • 白鶴:一種鳥類,常象徵長壽和吉祥。
  • 晴光:晴朗的陽光。
  • 錦席:華美的席子。
  • 朱明:指太陽。
  • 霽色:雨後天晴的景象。
  • 瓊筵:華美的宴席。
  • 長橋:指西湖上的斷橋。
  • 候騎:等候的騎兵或馬匹。
  • 孤嶼:孤立的小島。
  • 移舟:移動船隻。
  • 鏡裏懸:形容景色如鏡中倒影般清晰。
  • 司馬:古代官職名,此處指大司馬,即高級軍事官員。
  • 長公:對年長或有地位者的尊稱。

翻譯

今朝,大司馬乘着樓船來到西湖,昨夜的風濤已經平靜下來。 白鶴在晴朗的陽光下輕舞,錦席上灑滿陽光,太陽的霽色映入華美的宴席。 長橋上,等候的騎兵在空中穿梭,孤立的小島彷彿在鏡中的倒影裏懸掛。 大司馬的壯遊之情不淺,他的風流事蹟應當與長公並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大司馬遊西湖的盛景,通過對比昨夜的風濤與今朝的平靜,展現了自然的變幻莫測。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白鶴、錦席、瓊筵等,營造出一種華麗而祥和的氛圍。長橋候騎、孤嶼移舟的描繪,巧妙地將西湖的美景與大司馬的壯遊相結合,表達了對大司馬風流事蹟的讚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對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細膩感受。

李燾

李燾,字若臨。河源人。明穆宗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進士。授福建泉州司李,歷仕巡撫雲南兼督川貴兵餉。事見清同治《河源縣誌》卷一三。 ► 6篇诗文

李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