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寶光上人
有客金陵來,武服掛雕弓。
自言良家子,挺身遠從戎。
劍得白猿術,書傳黃石翁。
身當一校任,氣奪萬夫雄。
在昔東吳戰,曾摧海上艟。
今茲來嶺表,所至著奇功。
一旦厭塵囂,翛然慕遠公。
披剃解冠裳,逍遙入慧豐。
焚香還掃石,洗鉢浥流潨。
英氣今朝斂,槁灰此日同。
形骸終有礙,一靜萬緣空。
將爲方外遊,辭我上崆峒。
予爲長太息,紛華世所崇。
而君有異尚,物化攬玄風。
海鶴誰能縶,冥鴻豈受籠。
從茲周八徑,何地更相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挺身:勇敢地站出來。
- 白猿術:傳說中白猿傳授的劍術。
- 黃石翁:傳說中的仙人,曾傳授張良兵法。
- 一校:古代軍隊編制單位,這裏指擔任一定的軍職。
- 塵囂:塵世的紛擾。
- 翛然:形容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 慧豐:佛教用語,指智慧豐富。
- 洗鉢:佛教徒清洗飯碗,比喻清修。
- 流潨:流水聲。
- 槁灰:枯木和灰燼,比喻心境的平靜和超脫。
- 方外:世俗之外,指隱居或修行的地方。
- 崆峒:山名,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物化:指超脫世俗,達到精神上的昇華。
- 冥鴻:高飛的鴻雁,比喻高遠不受拘束的人。
- 周八徑:指四處遊歷。
翻譯
有一位客人從金陵來,身着武服,掛着雕弓。他自稱是良家子弟,勇敢地投身軍旅,遠赴戰場。他精通傳說中白猿傳授的劍術,又得到黃石翁的兵法傳承。他身負一校之任,氣勢足以壓倒萬人。曾經在東吳的戰鬥中,他摧毀了海上的戰船。如今來到嶺南,所到之處都留下了驚人的戰功。然而,一旦厭倦了塵世的紛擾,他便嚮往遠方的隱士生活。他脫下軍裝,換上僧袍,自在地進入佛教的智慧世界。他焚香掃石,洗鉢聽流水聲,從此英氣消散,心境如同枯木和灰燼一般平靜。他認爲形體終究是一種障礙,只有靜心才能使萬緣皆空。他決定去方外之地遊歷,向我告別,前往崆峒山。我爲他長嘆,因爲紛華的世界是人們所崇尚的,而他卻有不同的追求,追求精神的昇華。海鶴無法被束縛,高飛的鴻雁豈能被籠子困住。從此他將四處遊歷,我們何地還能再相逢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武藝高強、戰功顯赫的軍人,因厭倦塵世紛擾而選擇出家修行的轉變過程。詩中通過對主人公武藝、戰功的描述,展現了他的英勇與非凡;而對他出家後焚香、洗鉢的描寫,則表現了他追求內心平靜與超脫的決心。詩人通過對比主人公在塵世與出世兩種生活狀態下的不同追求,表達了對紛華世界的批判和對精神自由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