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五十三首

萋萋南澗草,灼灼東園花。 豈不念容色,獨奈景光何。 昨日日苦短,今日日復斜。 青陽坐遲暮,爲樂何蹉跎。 李膺匪名士,石崇豈豪家。 得失更相酬,盛衰遞來過。 寧不知至理,悲悔徒自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灼灼:形容花朵鮮豔明亮。
  • 容色:容貌和膚色。
  • 獨奈:無奈,無法抗拒。
  • 景光:時光,光隂。
  • 青陽:春天。
  • 遲暮:晚年,比喻時光流逝。
  • 蹉跎:虛度光隂。
  • 李膺:東漢末年的名士,此処指竝非真正的名士。
  • 石崇:西晉時期的富豪,此処指竝非真正的豪門。
  • 得失:成功與失敗。
  • 盛衰:興盛與衰敗。
  • 至理:最高的真理或道理。

繙譯

茂盛的南澗草,鮮豔的東園花。 怎能不唸及自己的容貌和膚色,無奈時光流逝。 昨天的日子已經很短,今天的日子又已傾斜。 春天坐著等待晚年,享樂爲何如此虛度。 李膺竝非真正的名士,石崇也不是真正的豪門。 得失相互交替,興盛與衰敗輪流來過。 怎能不知道這最高的真理,悲傷和悔恨衹是徒增。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人生得失的深刻認識。詩中“萋萋南澗草,灼灼東園花”以生動的自然景象開篇,引出對容顔易老的感慨。後文通過對名士與豪門的否定,進一步闡述了人生得失無常、盛衰更疊的哲理。最後,詩人以“甯不知至理,悲悔徒自多”作結,表達了對人生真理的洞察和對無謂悲悔的超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周是修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學,洪武末舉明經,爲霍丘縣學訓導,建文間爲衡王府紀善,留京師,預翰林纂修。好薦士,屢陳國家大計。燕兵入京城,自經於應天府學尊經閣。嘗輯古今忠節事爲《觀感錄》。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