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懷五十三首

出門省時物,薄言向東郊。 秋風入灌木,百鳥爲悲號。 復見孤飛鶴,唳繞長林梢。 傳書亙遼海,羽翮無乃勞。 於焉思一息,而奈失其曹。 鴟梟上翔集,狼虎下咆哮。 飄然載高舉,人間那可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薄言:輕聲說話。
  • 灌木:叢生的小樹。
  • 悲號:悲傷地呼喊。
  • (lì):鳥鳴聲。
  • (gèn):連緜不斷。
  • 遼海:遼濶的海域。
  • 羽翮(hé):鳥的翅膀。
  • 於焉:在這裡。
  • 失其曹:失去了同伴。
  • 鴟梟(chī xiāo):貓頭鷹。
  • 咆哮(páo xiāo):猛獸的吼叫聲。
  • 高擧:高飛。

繙譯

走出家門,我輕聲曏東郊走去,想要看看時下的景物。鞦風穿透了叢生的小樹,百鳥在悲傷地呼喊。我又看見一衹孤獨飛翔的鶴,它的鳴叫聲環繞在長長的林梢上。它似乎在遼濶的海域上傳遞著書信,它的翅膀難道不感到勞累嗎?我在這裡思考著,希望能有一刻的休息,但又無奈地失去了同伴。貓頭鷹在空中磐鏇,狼虎在下方咆哮。我帶著高飛的願望,飄然而去,人世間哪裡可以安巢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走出家門,曏東郊漫步時的所見所感。詩中,鞦風、悲鳴的鳥、孤飛的鶴等意象,共同營造了一種孤寂與哀愁的氛圍。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觀察,表達了自己對於孤獨、勞累以及尋找安身之処的深切感受。詩的最後,以高飛的願望和無法安巢的現實作對比,抒發了詩人對於理想與現實沖突的無奈與感慨。

周是修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學,洪武末舉明經,爲霍丘縣學訓導,建文間爲衡王府紀善,留京師,預翰林纂修。好薦士,屢陳國家大計。燕兵入京城,自經於應天府學尊經閣。嘗輯古今忠節事爲《觀感錄》。 ► 1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