輞川閒居

· 王維
一從歸白社,不復到青門。 時倚檐前樹,遠看原上村。 青菰臨水拔,白鳥向山翻。 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園。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注釋

白社:洛陽里名,在今洛陽東,此處用董京事。後代指隱士居所。 時:經常,時時。 原:平原。 青菰:俗稱茭白,生於水中,葉如蒲葦。 拔:生長。 翻:飛。 於陵子:齊國高士陳仲子的號。據《高士傳》載:陳仲子認爲其做官的史長不義,就帶着妻子到了楚國,住在於陵,自號於陵子。楚王聽說他很賢德,派人聘請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別處替人澆灌園子。 桔槔:井上汲水的一種工具,在井旁樹上或架子上用繩子掛一槓杆,一端系水桶,一端墜個大石塊,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從:自從。
  • 白社:在今河南洛陽東。這裏借指詩人的輞川別業,有隱居之義。
  • 青門:漢長安城東南門,本名霸城門,因其門色青,故俗稱爲青門。這裏代指官場。
  • :原野。
  • 青菰(gū):俗稱茭白。生於河邊,可食用。
  • 白鳥:水鳥。
  • 於陵子:指陳仲子。戰國時齊國的隱士。
  • 桔槔(jié gāo):一種井上汲水的工具。

翻譯

自從歸隱到這輞川白社,我就再也沒去過長安城的青門。常常倚靠在檐前的大樹旁,遠遠眺望那原野上的村莊。臨水輕輕拔出鮮嫩的青茭白,看白色的鳥兒翩翩飛向山林間。我如今就像那寂寞的於陵子,用桔槔汲水來灌溉田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輞川閒居的愜意生活,呈現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意境。開篇「一從歸白社,不復到青門」表明詩人遠離了繁華喧囂的官場,隱居於輞川別業,奠定了全詩閒適恬淡的基調。「時倚檐前樹,遠看原上村」通過簡單的動作描寫,刻畫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形象,倚樹遠觀村莊景色,一幅田園畫面如在眼前 。「青菰臨水拔,白鳥向山翻」兩句對仗工整,細膩地描繪出輞川自然景色的靈動美妙。「青菰」與「白鳥」色彩鮮明,給畫面增添了活力,表現出了大自然的生機。尾聯以「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園」自比,以於陵子自況,顯示出詩人遠離塵世、安貧樂道、迴歸自然的情懷 ,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淡泊名利的高潔志趣,展現了王維詩歌詩中有畫、寄情山水的獨特風格。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