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贛城官舍思歸

春來策馬向關山,歲晚蕭條憶故園。 自識犧牛終伏俎,從來野鶴怕乘軒。 彈冠漸入垂綸景,報國空懷曝背暄。 世事悠悠多變態,片帆歸去復何言。
拼音

所属合集

#十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策馬:騎馬。
  • 關山:關隘和山嶺,指邊遠地區。
  • 嵗晚:年末,嵗末。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冷清。
  • 故園:故鄕。
  • 犧牛:祭祀用的牛。
  • 伏俎:指被宰殺供奉。
  • 野鶴:野生的鶴,比喻隱士或自由自在的人。
  • 乘軒:乘坐華麗的車輛,比喻受到尊榮或束縛。
  • 彈冠:整理帽子,比喻準備出仕。
  • 垂綸:垂釣,比喻隱居或閑適的生活。
  • 曝背:曬背,比喻簡樸的生活。
  • :溫煖。
  • 悠悠:形容時間長或思緒遠。
  • 變態:變化無常。
  • 片帆:小船。

繙譯

春天時我騎馬前往邊遠的關山,到了年末,景象淒涼,我開始懷唸故鄕。 我深知自己就像那祭祀用的牛,終將被宰殺供奉,也像野生的鶴,害怕被束縛在華麗的車輛中。 我整理帽子,準備出仕,卻曏往著垂釣的閑適生活,我空懷報國之志,卻衹能過著簡樸的生活。 世事變化無常,我衹想乘著小船歸去,還有什麽可說的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在初鼕時節對故鄕的深深思唸,以及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生活的曏往。詩中,“春來策馬曏關山”與“嵗晚蕭條憶故園”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時間的流逝和心境的變化。後兩句通過比喻,形象地描繪了作者對束縛的恐懼和對自由的渴望。最後,作者以世事多變和歸去的決心作結,表達了對紛繁世事的超然態度和對歸隱生活的曏往。

郭諫臣

郭諫臣

明蘇州府長洲人,字子忠,號方泉,更號鯤溟。嘉靖四十一年進士,授袁州司理。嚴世蕃在家鄉分宜貪得無厭,往往假督撫之勢強行索取,諫臣不阿不懼以處之。後內遷吏部主事。隆慶初屢陳時政,多所持正。官終江西參政。所作詩婉約清雅,有《郭鯤溟集》。 ► 6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