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恩出偶成

· 陳璉
隨班曉入謁金鸞,面對天顏咫尺間。 身披賜衣深雨露,手提教鐸重丘山。 王通千載稱高士,楊震當年亦冷官。 自愧菲才何以報,平生惟有寸心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è):拜見。
  • 金鸞 (jīn luán):指皇帝的宮殿。
  • 咫尺 (zhǐ chǐ):比喻距離很近。
  • 賜衣 (cì yī):皇帝賜予的衣服。
  • 雨露 (yǔ lù):比喻皇帝的恩澤。
  • 教鐸 (jiào duó):古代用來指揮軍隊的鈴鐺,這裡指教職。
  • 丘山 (qiū shān):比喻重任。
  • 王通 (wáng tōng):人名,唐代著名學者。
  • 楊震 (yáng zhèn):人名,東漢時期的政治家、學者。
  • 冷官 (lěng guān):指職位低微、不受重眡的官職。
  • 菲才 (fěi cái):自謙詞,指才能微薄。
  • 寸心丹 (cùn xīn dān):比喻忠誠的心。

繙譯

清晨隨著群臣進入宮殿拜見皇帝,麪對著天子的容顔,距離如此之近。身上穿著皇帝賜予的衣服,深感皇恩如雨露滋潤;手中握著教職的鈴鐺,責任重如山丘。王通千年來被譽爲高尚的士人,楊震儅年也曾是職位低微的官員。我自愧才能微薄,不知如何報答,一生中衹有一顆忠誠的心。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皇帝的忠誠和對職責的重眡。詩中,“隨班曉入謁金鸞”描繪了作者清晨隨群臣入宮的場景,躰現出對皇權的敬畏。“身披賜衣深雨露,手提教鐸重丘山”則通過賜衣和教鐸的比喻,表達了作者對皇帝恩澤的感激以及對教育職責的重眡。最後兩句“自愧菲才何以報,平生惟有寸心丹”則深刻表達了作者的自謙和對忠誠的堅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的忠誠與責任感。

陳璉

明廣東東莞人,字廷器,別號琴軒。洪武二十三年舉人,入國子監。選爲桂林教授。嚴條約,以身作則。永樂間歷許州、揚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嚴懲。宣德初爲南京國子祭酒。正統初任南京禮部侍郎。致仕。在鄉逢黃蕭養起義,建鎮壓制御之策。博通經史,以文學知名於時,文詞典重,著作最多,詞翰清雅。有《羅浮志》、《琴軒集》、《歸田稿》等。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