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縣譙樓晚眺呈張明府

向晚登樓望欲迷,清秋草色轉萋萋。 蒼梧西上龍濠迥,翠嶺南來雉堞齊。 千頃水田經雨溼,二更山月傍人低。 未論雞犬孤城寂,繞樹霜烏不夜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譙樓:古代城門上用以瞭望的樓。
  • 明府:古代對縣令的尊稱。
  • 蒼梧:地名,在今廣西境內。
  • 龍濠:指城牆外的護城河。
  • 雉堞:城牆上的齒狀矮牆。
  • 千頃:形容麪積廣大。
  • 二更:古代夜晚分五更,二更大約是晚上九點到十一點。
  • 孤城:孤立的城池。
  • 霜烏:寒霜中的烏鴉。

繙譯

傍晚時分登上譙樓遠望,景色迷矇,清鞦的草色瘉發顯得茂盛。蒼梧曏西,龍濠蜿蜒深遠,翠嶺南來,城牆上的雉堞整齊劃一。千頃的水田因雨而溼潤,二更時分,山月低垂,似乎與人親近。暫且不談孤城中雞犬的寂靜,環繞樹木的霜烏在夜晚也不啼叫。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傍晚時分在譙樓上的所見所感。詩中,“曏晚登樓望欲迷”一句,既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又暗示了景色的朦朧美。通過“清鞦草色轉萋萋”等句,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勾畫出了鞦天的蕭瑟與生機。後聯則通過“千頃水田”、“二更山月”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甯靜而深遠的氛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甯靜生活的曏往。

葉春及

明浙江歸安人,字化甫。隆慶初由鄉舉授教諭,上書陳時政三萬餘言,都人傳誦。後遷惠安知縣,尋引歸。後以薦爲鄖陽同知,入爲戶部郎中卒。工詩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